北京房山区首发中欧班列,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4月16日,北京房山区首次作为中欧班列始发站点,满载家电、轮胎等出口商品前往莫斯科。此举标志着北京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迈出新步伐,为深化与周边国家合作提供新支点,助力“京津冀制造”走向世界。...
我国首条粤港澳大湾区至京津冀“一单制”铁水联运通道开通
4月15日,我国首条贯通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地区的“一单制”铁水联运物流新通道正式开通,从肇庆站出发经广州南沙港换乘海运直达天津港,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注入强劲动能。...
京津冀构建跨区域信用监管共同体,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自签订《共建信用京津冀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三大举措构建起跨区域信用监管“共同体”,实现7.24亿条信用数据全量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京津冀共建信用监管共同体,7.24亿条信用数据全量共享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订《共建信用京津冀合作框架协议》,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深化信息共享、协同监管,构建起跨区域信用监管“共同体”,实现7.24亿条信用数据全量共享,推动区域发展。...
京津冀构建跨区域信用监管共同体,财经聚焦数据共享新成果
自签订《共建信用京津冀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三大举措构建起跨区域信用监管“共同体”,实现7.24亿条信用数据全量共享,信用赋能区域发展的效能日益凸显。...
京津冀工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发展显著
京津冀地区10年间工业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主导产业实现从黑色金属冶炼等传统加工向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转变。三地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协同机制效应加快显现,联合绘制产业链图谱,取得重要突破。...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已入驻130家企业,2024年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6497项,成交额同比增长12.7%。未来,三地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京津冀协同立法执法检查启动,聚焦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4月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立法实施情况检查,重点聚焦四方面,旨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深入实施。执法检查将探索京津冀人大协同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
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规范重点领域信用评价,促进交通市场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刘鹏飞表示,将进一步规范重点领域的信用评价,扩大适用范围,优化评价标准,并加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信用交通合作,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提供制度保障。...
交通运输部规范重点领域信用评价,推进跨区域合作
4月2日,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表示,将进一步规范重点领域的信用评价,鼓励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专项信用评价。同时,推进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信用交通的合作,实现数据收集评价互认。...
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聚焦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协同创新和技术要素市场协同发展,成立“京津冀技术市场协同创新联合体”,推动构建创新生态,加速区域技术要素互联互通。...
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科技协同发展迎新机遇
3月28日下午,“京津冀技术交易成果对接会”在北京中关村成功举办,活动聚焦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协同创新和技术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并成立了“京津冀技术市场协同创新联合体”,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深化,推动产业科技市场协同
京津冀三地步入实施协同发展战略新十年,将深化农业协同发展,围绕产业、科技、市场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计划新建蔬菜生产基地,加强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并开展系列活动扩大品牌农产品消费市场。...
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开行,助力京津冀对外开放
3月19日上午,北京市首趟中亚班列正式开行,满载着9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该班列由北京新陆港供应链有限公司运营,预计10天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此举为京津冀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活力,有助于打造“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体系。...
京津冀联合推出信用提升行动,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推出《京津冀市场监管部门关于实施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意见》,旨在提升经营主体信用合规能力、市场竞争力,构建京津冀信用监管一体化机制,并在全国率先推出区域信用提升联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