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食用植物油排查整治行动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于2025年4月至12月集中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重点关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问题,确保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向好,全国监测合格率稳步提升
农业农村部表示,近年来各级部门严格执行“四个最严”标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24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首次达到98%,今年一季度又提升至98.3%,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
脱氢乙酸被禁后仍现市场,食品安全漏洞待补
市场监管总局抽检发现,不合格样品中检出脱氢乙酸。该防腐剂已被新国标禁用于烘焙行业,但仍有不合规产品流入市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广,需各方共同努力确保舌尖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一季度批准发布372项国家标准物质
市场监管总局一季度批准发布372项国家标准物质,同比增长约60%。其中,环境监测领域占比最高,食品安全和工业生产领域紧随其后。这些标准物质为各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回应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强化监管并鼓励举报
近期,网民呼吁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和规范,建议加大奖励力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应,将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合规生产使用,并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同时,鼓励公众参与举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餐厅用大象粪便做甜品被立案调查,餐饮行业需斩断“毒”流量
一家号称“生态融合料理”的餐厅因使用大象粪便做甜品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商家利用猎奇营销吸引眼球,却将消费者置于食品安全风险中。社交媒体对违规营销行为监管不力,需平台、监管部门和餐饮企业共同努力斩断“毒”流量。...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出台,严打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近日出台,首次将寄递配送纳入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明确各主体及监管部门责任,严打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加强网络订餐配送安全管理,推动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季度国标物质数据,助力多领域标准化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季度国标物质数据,批准发布372项,同比增长60%。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工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领域标准物质数量占比各异,助力各领域标准化进程,提升制造水平,护航民众健康。...
市场监管总局一季度批准372项国家标准物质,同比增长60%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第一季度批准发布国家标准物质372项,同比增长约60%。其中,环境监测领域标准物质数量最多,约占45%,食品安全领域约占25%,工业生产和医疗卫生领域各约占15%。...
“原切”牛羊肉添加剂问题引发社会关注
3月31日,本报报道了记者随机购买的12种未标注添加剂的预包装牛羊肉中,有7种检测出含有食品添加剂。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和读者广泛关注,相关商家迅速下架产品,有关部门对涉事企业展开调查,提醒各部门切实履行责任,保障食品安全。...
新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4月施行,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将于4月15日起正式施行,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等职责,确保食品安全。...
茉莉奶白遭遇食品安全与设计纠纷双重考验
新茶饮品牌茉莉奶白近期遭遇多重挑战,包括浙江金华门店饮品中发现毛发、上海门店饮品混入塑料袋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与设计公司“好天气”的设计纠纷。这些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品牌信任的关注。...
《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出台,强化监管保障民众健康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全面加强监管,覆盖全生命周期。回应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校园食品安全等热点关切,提出21项具体举措。强化专项整治,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保障民众健康。...
上海高端餐厅人均4千提供大象粪便甜品被立案
上海一高端餐厅人均消费4千元,提供大象粪便甜品及啃树叶等独特菜品,引发关注。餐厅因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已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和餐饮创新的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