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口变化及外贸省市进出口数据
河北省统计局发布2024年人口数据,常住人口减少但净流入2万人,雄安新区起关键作用。海关总署发布一季度进出口数据,7大外贸省市贡献四分之三。雄安新区、进出口数据、人口变化、外贸大省成为关键词。...
河北省2024年人口数据出炉:常住人口负增长,但实现人口净流入
河北省统计局发布《河北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省常住人口已连续4年负增长,但得益于雄安新区和石家庄等地人口增加,去年实现人口净流入2万人。全省7个地区实现人口净流入,雄安新区占比最高。未来,河北省人口吸引力有望提升。...
北京2025年将重点支持雄安新区创新能力建设
2025年,北京将加大对河北雄安新区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孵化转化,预计实现不少于60家高成长型企业落地。同时,北京还将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功能,并提升平原新城等区域的发展水平。...
北京推出27条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审议通过《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工作要点》,推出27条措施,并细化为157项重点任务,旨在推动不少于60家高成长型企业落地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激活消费需求,加快“两区”建设。...
中国新兴集团完成雄安迁移,助力雄安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新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北京迁移至雄安新区,成为今年首批央企二级公司入驻雄安。该公司将导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带动科技企业集聚,为雄安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全周期解决方案。...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新高地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作为中关村“试验田”的创新实践,已吸引14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包括梅卡曼德、雄安兴元等,通过政策支持和交流活动,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实现了多赢局面。...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已入驻130家企业,2024年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6497项,成交额同比增长12.7%。未来,三地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中欧企业联盟走进雄安,共谋跨境金融服务合作
4月2日下午,中欧企业联盟“走进雄安”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20多家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推介雄安新区投资环境,并邀约欧洲企业参加2025雄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会,争取外资企业落地,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打造宜业宜居现代化城市
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央企和高校疏解项目接连落地,创新平台和产业链快速发展,体育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投用,打造宜业宜居高水平现代化城市。...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突破性进展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近年来在承接疏解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有4000余家北京企业扎根雄安,常住人口持续增长。新区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雄安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众多企业和人才
雄安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细化落实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推出50项重点改革举措,形成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经过8年建设发展,已吸引300多家央企设立分支机构,17个院士项目落地,3.79万名人才在此成就梦想。...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新模样
雄安新区经过8年发展,展现出全新面貌,既有松弛感又有紧迫感,成为未来之城的典范。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从制度创新到文化创新,创新的氛围愈发浓郁,引领着城市建设和发展之路。...
雄安新区:创新引领高端高新产业加速发展
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创新精神引领高端高新产业发展。新区集聚创新要素,搭建一流平台,推进产城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同时,新区着力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形成创新体系,高端高新产业正加速集聚,向创新发展迈进。...
雄安新区:产业链协同高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果显著
雄安新区通过高效产业链协同,吸引北京企业入驻,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显著成效。新区开发面积广,楼宇众多,央企分支机构及北京企业数量大增。同时,公共服务功能得到优化,城市吸引力不断提升。...
雄安新区:财经创新高地崛起
雄安新区从“一片地”到“一座城”,承载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历史使命。通过承接疏解、汇聚创新要素、发力金融创新,雄安新区已成为财经创新高地,吸引了众多央企分支机构、疏解配套单位及北京来源企业扎根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