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90亿美元,较上月末上升0.21%。同时,官方黄金储备也连续三个月增加。受全球经济数据、央行货币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推动了外汇储备规模的上升。

2025年2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揭晓了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最新数据。据统计,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2090亿美元,相较于2024年12月末,实现了67亿美元的增长,增幅为0.21%。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外汇储备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外汇局对此进行了解读,指出2025年1月,受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央行货币政策及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则总体呈现上涨趋势。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推动了当月外汇储备规模的上升。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为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进一步上升,国际贸易领域的摩擦日益加剧,国际金融市场也持续呈现出高波动的态势。然而,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产品和区域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对外贸易的韧性不断增强,为国际收支的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判断,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势所趋。他指出,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金价有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上涨趋势,这使得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下降。

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主要受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带动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90亿美元,较上月末上升67亿美元,增幅为0.21%。这一增长主要受当月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整体上涨的带动。

温彬进一步分析指出,2025年1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央行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至108.4,非美元货币总体升值。同时,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4%,标普500股票指数更是大幅上涨2.7%。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外汇储备规模得以上升。

温彬强调,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产品和区域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对外贸易的韧性不断增强,这为国际收支的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王青则从技术层面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他认为,1月外储规模的小幅回升主要受当月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整体上涨的带动。全球主要股指的普遍上涨以及美债收益率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外储金融资产价格的上升,进而带动了外储规模的扩大。同时,虽然1月美元指数略有下行,但跌幅较小,因此汇率波动因素对当月外储规模变化的影响不大。

王青还提到,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和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出较为稳定的“一顺一逆、自主平衡”格局。这意味着从跨境资金流动角度看,我国外汇储备有望在当前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此外,他还指出当前我国略高于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处于适度充裕水平,短期内大幅增加外汇储备规模的必要性不大。

王青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外贸保持一定规模顺差,国际收支自主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

官方黄金储备连续三月增加

除了外汇储备规模的上升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官方黄金储备的连续增加。据统计,2025年1月末黄金储备规模为7345万盎司,较2024年12月末的7329万盎司有所增加。

王青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央行连续三个月增持黄金符合市场预期。这可能与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际金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呈现易涨难跌的趋势有关。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出发,暂停增持黄金的必要性正在下降。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他指出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截至2024年12月末仅为5.5%,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5%左右。此外,黄金作为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势所趋。

同时,王青也提到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耗用外汇储备。然而与外汇储备的庞大规模相比,央行增持黄金的规模有限,因此对外汇储备规模变化的影响不大。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经改编润色以符合SEO优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