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2090亿美元,连续14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1月外汇储备规模环比上升主要受美元指数下跌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影响。同时,中国央行已连续三个月增持黄金,彰显战略眼光。

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于2025年2月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2090亿美元,较上月末增长67亿美元,增幅为0.21%。这一数据标志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连续14个月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的高位。

针对1月外汇储备规模的上升,外汇局分析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当月美元指数的下跌以及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总体上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

此外,官方储备资产数据于同日更新显示,2025年1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达到7345万盎司,较上月末增加16万盎司。这是中国央行连续第三个月增持黄金,显示出对黄金资产的持续青睐。

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助力外汇储备增长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呈现先涨后跌的态势。尽管美联储暂停降息,但美国就业数据不及市场预期、持续存在的通胀压力以及对外加征关税政策的实施,均加剧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导致美元指数下跌。与此同时,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为外汇储备规模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汇率变动来看,2025年1月美元汇率指数(DXY)下跌0.1%至108.4,非美元货币总体升值。债券价格方面,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有所下降,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0.8%。股票价格方面,标普500股票指数环比上涨2.7%。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当月外汇储备规模得以上升。

展望未来,外汇局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坚实支撑。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产品和区域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对外贸易韧性不断增强,为国际收支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也在近期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上升,但中国的经济基础坚实,经常账户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有韧性,这些都将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确定性和有力支撑。

央行连续增持黄金彰显战略眼光

在黄金储备方面,中国央行连续三个月的增持行为彰显了其对黄金资产的战略眼光。作为一种具有金融和商品多重属性的特殊资产,黄金在国际储备多元化构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特性。

随着地缘政治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黄金作为财富保值和避险工具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世界黄金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黄金ETF投资需求也将成为支撑黄金需求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的行为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建议,应重点关注各国央行的购金行为对黄金价格的正向拉动作用,预计来自各国央行的资金有望保持净流入,推动金价再创新高。

外汇储备与黄金储备相关图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