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月期间,美元汇率强势上涨,但人民币汇率在央行一系列政策宣示与预期引导下展现出韧性,保持稳定。央行通过恢复“三个坚决”表述、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措施,有效支撑了人民币汇率。同时,中美利差走窄也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将面临挑战。

1月17日,美元汇率再度展现其强势姿态,当日攀升0.40%至109.3792的高位。然而,离岸人民币汇率却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坚挺态势,人民币升值0.07%,收盘报7.3410。自1月3日央行四季度例会以来,外汇市场频繁出现美元与人民币同步上涨的罕见局面。

在此次例会上,央行重申了“三个坚决”的立场,即坚决处置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以及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旨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央行删除了三季度例会中“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转而强调“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向外界传递了明确而坚定的政策信号。

紧接着,1月4日央行2025年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重要性。1月9日,央行宣布将于15日在香港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高达人民币600亿元,创历史之最。

此外,1月13日央行还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并于当日实施。这一举措旨在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上限水平,鼓励跨境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外币供给,抑制人民币汇率过快贬值。经过这一系列连环动作,人民币汇率展现出了显著的稳定性。

尽管美元汇率在1月期间有所波动,甚至一度突破110大关,但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仅轻微升值。这一稳定局面充分展示了权威部门和货币当局政策宣示与预期引导的市场威慑力。金融市场短期内受交易者预期影响显著,而货币当局的态度则是影响预期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央行目前拥有超过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短期内任何机构和个人都难以与央行抗衡。近期人民币贬值主要受美元强势和美国经济数据强劲的影响,而特朗普上台后可能推出的高额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对美元构成支撑。若货币当局不积极引导预期,可能导致非理性做空人民币的风险。

然而,央行不仅采取了直接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措施,还通过内部市场的间接措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例如,1月10日央行宣布暂停公开市场买入债券,导致债券市场大跌,收益率大涨。同时,权威部门在降准降息表述前增加了“择机”两个字,以稳定汇率为导向,调整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预期。

目前,中美利差开始走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此外,市场密切关注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动态,但美元强势地位预计将持续。特朗普提名的美国财政部部长人选斯科特·贝森特也重申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角色,并为特朗普的关税提案辩护。未来国际金融市场将面临一场恶战。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