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昨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波动,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降107点创下新低。专家表示,调降不意味着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且近期人民币内在贬值压力减小。此外,特朗普大选获胜可能性上升,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也在上升。


昨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了大幅波动,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则下调了107个基点,触及8月19日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此,专家指出,此次调整并不等同于央行默许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近期,央行对中间价的设定更加贴近市场水平,这或许意味着监管层已暂停或减弱了逆周期调节因子的使用。同时,人民币内在的贬值压力近期已有所缓解,这也是监管层无需通过中间价过度干预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的关键原因。

专家进一步分析,短期内,美元走势以及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节奏和规模,将继续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导因素。随着特朗普在大选中获胜的可能性上升,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也在加剧。然而,受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回升的推动,人民币总体上仍将保持相对强势地位。

人民币中间价随市场波动,逆周期因子或遭弃用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下调107个基点至7.1390,创下自8月19日以来的新低。昨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最高达到7.1640,最终收盘于7.1415。

北京汇金天禄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洋认为,央行今日对中间价的调整与市场价格相近。他提到,华尔街多家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均反对美联储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继续降息两次,导致市场预期转向美联储可能仅降息一次,进而推动美元上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两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波动加剧,更加贴近市场价格。多位业内专家推测,监管层可能已暂停或减弱了逆周期调节因子的使用。

外汇专家张天来指出,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方向趋于增加汇率波动弹性,近期境内外各种因素交织,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明显扩大。在这个过程中,中间价也随人民币汇率产生了较大波动。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调整幅度较大,主要受美元指数波动上行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被动贬值。监管层正在引导这种贬值动能适度释放。

王青进一步指出,随着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逐步发力,四季度经济增速将明显改善,人民币内在贬值压力实际上在减小。这是监管层无需通过中间价过度控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的重要原因。10月以来,人民币汇价回调幅度明显低于美元上涨幅度,代表整体汇率水平的CFETS等三大一揽子人民币汇率指数稳中有升。

王洋强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下调主要是基于市场反应,并不意味着央行默许人民币进一步贬值。

“特朗普”交易升温,人民币贬值压力何解?

王洋指出,从人民币对美元的走势来看,随着特朗普大选获胜的可能性上升,以及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减弱,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持续上升。

王青认为,短期内,美元走势和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出台节奏和规模将继续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导因素。他强调,当前处于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初期阶段,美元指数持续大幅上冲的概率较小,而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布,将为人民币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尽管接下来人民币对美元可能面临一定被动贬值压力,但四季度大幅走弱的可能性不大,相对于其他非美货币,人民币仍将处于偏强运行态势。

上周,特朗普在七个关键摇摆州的民调支持率明显上升,推动了“特朗普”交易的持续升温。这对人民币汇率将产生什么影响?王青表示,“特朗普交易”的背后是特朗普上台将增加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避险需求可能推动美元指数上行。这将在短期内给人民币带来一定的被动贬值压力。然而,即使“特朗普交易”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国内监管层出台强有力稳汇市政策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国内经济增长动能回升将推动CFETS等一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保持稳定甚至上扬,人民币总体上仍将保持相对强势地位。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也表示,在降息交易和季节性结汇需求叠加的作用下,至少在今年末明年初,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明显减轻。

瑞银最新报告指出,无论谁在11月5日赢得总统大选,对美国财政的担忧都可能令美元承压。美元可能会因特朗普再次上台而走强,但预计这种强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潜在的关税对美国消费和GDP造成的冲击可能大于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而减税也可能引发赤字担忧。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