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新股上市破发率高企,机构询价制度不完善导致发行价偏高,超募现象严重,投资者呼吁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加强制度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促进证券市场良性发展。

  近年来,新股上市后的破发率居高不下,背后原因复杂多样,但新股发行价偏高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机构询价制度尚不完善,难以有效发挥价值发现功能,为上市公司合理定价。部分机构投资者为谋取私利,甚至串通报价、哄抬价格,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埋下巨大风险隐患。

  新“国九条”政策的出台,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了诸多新论述。长期以来,国内新股发行制度虽历经改革,但仍待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近期已查处多家公募基金等机构在新股申购中的违规行为,市场反响强烈。新股发行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工作,其公平性、公正性及发行质量至关重要。然而,发行过程中的违规现象频发,凸显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亟需深入反思与改进。

  新股发行制度中的部分政策,初衷虽好,但因所涉事件复杂,需多项配套政策协同规范。然而,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内在冲突,形成“合成谬误”,导致制度缺陷。以股票超募现象为例,相关制度既要求企业IPO时按比例释放股份,又允许机构投资者自由报价。一旦机构报价过高,而企业无法减少发行量,便会产生超募。实践中,超募现象严重,部分公司实际募集资金远超计划,资金运用效率低下,投资效果不佳。企业与机构均感无奈,实则制度之殇。

  当前新股申购主要模式包括机构询价和发行人自主定价,其中机构询价占主流。尽管相关部门制定了繁琐的询价程序,但新股破发率仍居高不下。这再次证明现行机构询价制度存在不足,难以准确为上市公司定价。机构投资者为谋取私利,串通报价、哄抬价格的行为时有发生,虽短期内获取打新收益,但长期来看,对市场造成不公,留下巨大风险。

  近期,新股发行节奏放缓,部分发行人撤回IPO申请,承销商加大核查力度,这是积极信号。但人们更期待新“国九条”能促使相关部门加快梳理新股发行制度,堵塞漏洞,增强制度严谨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升新股发行规范化水平,为证券市场良性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