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发布首批4宗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涵盖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违法类型。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将不断提升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对恶性违法重拳出击,从严惩处,持续巩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证监会2月21日联合举行的“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布了首批4宗行政执法指导性案例。这批案例涵盖了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主要违法类型,显示了证监会对于维护市场秩序的决心。

  证监会副主席李明表示,证监会将不断提升违法违规线索发现能力,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恶性违法重拳出击,从严惩处,持续巩固并不断加强资本市场执法高压态势。这些违法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侵蚀市场信用根基,诱发金融风险,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

  重点打击投资者最痛恨的违法行为

  李明强调,证监会稽查执法的职责就是通过惩治违法行为,震慑潜在违法者,为资本市场公平秩序保驾护航。近年来,证监会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办理了739件各类案件,罚没款达153亿元,其中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罚款超40亿元,彰显了执法力度。

  证监会聚焦执法重点,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024年,证监会查处包括财务造假在内的信息披露违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长17%;处罚操纵市场案42件,案均罚没款约1.2亿元。未来,证监会对这两类违法的打击力度还将持续加强。

  坚定保护投资者利益

  李明指出,我国股市中小投资者占比高达96%,风险承受能力薄弱。证监会坚定站稳投资者立场,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护投资者的角度,确保执法公正。证监会出台了《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确保处罚公平公正,防止权力滥用。

  证监会还努力避免执法结果畸轻畸重、同事不同罚、显失公平的情况,持续提升执法透明度。在尊重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证监会既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也收集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确保处罚结论既接受社会监督,又依法保护涉案主体权益。

  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生态

  李明表示,随着监管执法效果不断显现,资本市场生态出现了积极变化。证监会通过监管执法压实各方法律责任,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提升,引导市场各方有序博弈。证监会还联合五部委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完善监管协同机制和综合惩防机制。

  在协同司法机关方面,证监会积极推动研究出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民事赔偿司法文件,2024年共移送各类案件163件,移送涉嫌犯罪主体600余人,共同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生态。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