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证监局对平安证券及其责任人开出监管罚单,直指其掩盖昆腾微电子科创板IPO项目中的真实交易。昆腾微四年三次冲刺资本市场均失败,后计划被纳芯微收购也未果。


近日,广东证监局针对平安证券及其两名责任人发出了三份监管函,处罚缘由直指2020年一宗被撤回的科创板IPO项目——昆腾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腾微”)的保荐业务违规行为。

广东证监局通报,平安证券作为昆腾微科创板IPO的保荐机构,在处理昆腾微第一大股东向管理层及员工低价转让股份事项时,为避免构成股份支付,平安证券项目组设计并实施了一套解决方案,以掩盖真实交易。这一行为导致昆腾微的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中存在虚假记载。

昆腾微自2020年起,四年间三次试图“闯关”资本市场,从科创板IPO转战创业板IPO,再到寻求被上市公司并购,但均以失败告终。这反映出其在资本市场之路的坎坷。

掩盖真实交易遭重罚

随着资本市场监管趋严,今年以来,至少已有5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被监管处罚。1月24日,广东证监局对平安证券及其昆腾微IPO项目组的实际团队负责人彭朝晖、签字保荐代表人李广辉采取了监管措施,分别出具警示函和监管谈话措施。

平安证券项目组为避免股份支付问题,设计并实施了掩盖真实交易的方案,导致申请文件虚假记载。李广辉和彭朝晖作为关键人员,参与了这一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此外,今年以来,包括华英证券、东吴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也因投行业务违规受到处罚,个人与机构同时领罚的现象愈发明显,显示出监管层对投行业务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势。

昆腾微资本之路坎坷

昆腾微于2020年8月11日申请科创板IPO并获得受理,但在当年12月25日,其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上交所表示,昆腾微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保荐人撤销保荐,终止了其发行上市审核。在终止前,公司已披露了首轮问询回复意见。

两年后,昆腾微转向创业板IPO,于2022年12月30日获得受理,但在2023年8月4日,其审核状态又变更为“终止(撤回)”。此次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

昆腾微专注于模拟集成电路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音频SoC芯片和信号链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通信、工业控制等领域。

昆腾微的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第一大股东JING CAO(曹靖)持股比例为15.25%,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根据其招股说明书,2020年至2022年,昆腾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7亿元、3.15亿元和3.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80.28万元、8309.16万元和6512.89万元。

在撤回创业板IPO申请前,昆腾微曾计划被纳芯微收购。纳芯微拟通过收购昆腾微33.63%的股权取得控制权,但这一计划最终未能成行。2024年8月9日,纳芯微公告称,鉴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交易各方未能就收购事项达成最终共识,决定终止本次收购。

(图片来源:文中图片均来自上海证券报相关报道)

作者:唐燕飞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