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联产融成立首支S基金,多地政府加大S基金投入
AI导读:
浙江金联产融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首支S基金,标志着浙江政府主导的首只S基金诞生。多地政府纷纷加大S基金投入,旨在解决流动性问题。S基金市场经历高点回落后,政策持续升温,国资成为重要参与者之一。
《科创板日报》1月23日讯 自2025年以来,S市场持续涌入新参与者。近日,浙江金联产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浙江金联产融”)宣布正式成立首支S基金,标志着该地区私募股权市场迎来新动向。通过股权穿透发现,浙江金联产融的背后站着浙江股权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35%和34%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股权服务集团和浙江金控的最终控股股东均为浙江省财政厅。因此,浙江金联产融此次成立S基金,被视为浙江政府主导的首只S基金,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1月10日,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推进“专精特新”板建设,并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同时,方案还强调要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规范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以构建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
除了浙江,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布局S基金。例如,安徽首支S基金——合肥市共创接力基金近期与上实盛世、科勒资本合作,完成了两笔投资业务。同时,广东在1月21日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并购基金和S基金。
那么,为何各地纷纷加大S基金的投入呢?解决流动性问题或许是主要原因之一。作为股东方之一的浙江金控表示,参与S基金的组建和运作,将有助于提升浙江省乃至全国私募股权市场的流动性。
在当前退出渠道收紧、退出难度加大的背景下,IPO减持、老股转让、回购成为主要退出路径。然而,IPO退出的难度日益增大,老股转让和回购也需要各方沟通。因此,S基金和并购策略再次受到市场关注。
一位深耕S基金的投资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S基金市场经历了一个从高点回落的过程。2017年是中国S基金的元年,随后几年市场快速升温,交易额攀升至1200亿元后开始回落。2023年市场大概下跌了40%,而2024年的数据与2023年基本持平。
尽管S市场目前相对“冷淡”,但政策却在持续升温。2024年以来,多个重量级文件发布,推动鼓励S市场发展。同时,S交易所也在不断扩容。例如,上海发布了支持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提出设立S基金绿色通道;江苏也出台了支持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业务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设立专业化的S基金并给予政策激励。
目前,国资已成为S基金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浙江金控与锡创投等都是S基金最活跃的出资人。此外,保险、券商、信托等机构也越来越多地主导S基金。然而,从规模上看,每个S基金的规模都不大,平均规模在10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金联产融成立的首支S基金首期规模为5亿元,采用了“完全市场化的私募资本+国资参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双GP模式。这一模式确保了基金管理的市场化灵活性和国有资本的稳健性,为S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