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措施” 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扶持
AI导读: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措施”,旨在通过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
6月1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创板八条措施”),旨在通过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力度。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举措是积极响应并贯彻新“国九条”精神,强化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扶持的关键步骤。
具体而言,“科创板八条措施”在多个方面展现出其深远影响。首先,它有助于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推动科创板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板块的“硬科技”定位,完善交易机制,并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全链条监管,确保板块的高质量发展。其次,这些措施优化了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大力支持并购重组,为市场普遍关注的新股定价过高、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再者,通过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股债融资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科创板八条措施”有效提升了资本市场对新兴行业、商业模式和科技革新的接纳能力,促进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自2019年设立以来,科创板已走过五个年头,期间充分发挥了支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作用,持续推进发行、上市、交易、并购重组、退市等环节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王涵认为,随着新“国九条”、科创“十六条”等政策的加速落地,“科创板八条措施”的推出将进一步健全科创板服务科技企业的功能,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包容性。
为了更有效地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王涵建议充分利用研究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科技型企业长期发展价值的研判,并探索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认定标准,拓宽科创型企业的融资途径。他还提出,应逐步扩大做市商制度的市场覆盖范围,增加科创板股票作为做市标的,降低投资者门槛,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活跃度。
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方面,王涵强调,应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并通过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的“双轮驱动”,引导政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释放科技创新的活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