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多只跨境ETF因高溢价问题申请临时停牌,基金公司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呼吁投资者理性投资,警惕潜在风险。同时,海外市场估值过高的情况也引起广泛关注,投资者需谨慎对待。

【导读】近期,多只跨境ETF因高溢价问题申请临时停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基金公司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呼吁投资者理性投资,警惕潜在风险。

近日,多只跨境ETF的高溢价现象成为市场焦点,相关基金公司迅速采取措施,通过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和申请停牌等方式,向投资者警示风险。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标普消费ETF因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该基金自2025年1月10日起停牌。

ETF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具有两套价格机制,包括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和一级市场申购、赎回价格。由于交易双方在二级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ETF的溢折价现象时有发生。近期,跨境ETF的高溢价现象反映出市场的非理性投资行为,需要投资者加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

市场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跨境ETF的交易价格通常贴近其份额净值,但近期出现的大幅偏离现象表明市场存在非理性投资行为。为此,基金公司如景顺长城基金已对异常交易价格及交易量的ETF进行停牌处理,并在相关媒体上发布公告,以充分警示风险。

景顺长城基金建议投资者在选择ETF时,应综合考虑产品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费率以及折溢价等因素。特别是在产品溢价率较高时,投资者应格外关注价格回归可能带来的短期额外亏损风险。高溢价现象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投资者切勿盲目跟风。

此外,当前海外市场估值过高的情况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在最新备忘录中表示,标普500市盈率已处于历史高位,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国内机构也分析指出,美股估值和情绪都处于历史相对较高的区间,后续企业盈利能否支撑高估值成为关键变量之一。同时,通胀压力和美联储政策调整等因素也可能给美股市场带来压力。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跨境ETF时,不仅要关注ETF本身的风险,还要综合考虑相应地区市场的风险因素,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