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将于1月20日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其价格指数,旨在完善科创板指数体系,丰富宽基指数多样性,提升本土指数影响力,吸引增量资金入市。

上海证券交易所携手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于1月8日正式宣布,将于1月20日正式推出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科创综指)及其配套的价格指数——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

上交所强调,科创综指的推出旨在进一步健全科创板指数体系,增加宽基指数的多样性,强化本土指数在全球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为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市、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全面展现科创板市场风貌

科创综指精心筛选科创板内所有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全面、准确地反映科创板市场的整体运营状况。

自2019年7月正式开市以来,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运行平稳,成效显著,已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平台。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已汇聚58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6.34万亿元大关。

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稳步增长,市场对能够全面反映科创板整体运行状况的指数需求愈发迫切。为此,上交所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推出科创综指,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更直观的科创板市场表征工具。

与科创50指数协同互补

作为科创板的核心指数之一,科创综指与科创50指数各有千秋、相辅相成,共同描绘科创板市场的多元化画卷。

从定位来看,科创综指作为综合指数,市值覆盖率接近97%,不仅全面表征科创板市场,还具备一定的投资参考价值;而科创50指数则侧重于精选科创板代表性证券,市值覆盖率45%,更侧重于投资功能。

从市值构成分析,科创综指涵盖大、中、小盘证券,样本市值分布与科创板整体高度一致;相比之下,科创50指数则更侧重于科创板的大市值证券。

在行业布局上,科创综指行业分布均衡,半导体、电力设备、机械制造和医药等行业在数量和权重上占据显著地位,其中半导体行业权重高达38%;而科创50指数的行业分布则更加聚焦,半导体行业权重更是达到了62%。

投资“百宝箱”持续扩容

近年来,科创板指数体系日益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投资“百宝箱”。

截至目前,科创板已发布26条指数,构建了涵盖规模、主题、策略等多维度的科创板指数体系。这些指数被境内外相关产品广泛跟踪,跟踪规模约2500亿元,有效引导资金流向“硬科技”领域,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50指数作为科创板首条指数,在发布初期曾采用科创板整体成交作为成交计算方式,以便投资者观察整体情况。随着科创综指的推出,其将逐渐取代科创50指数在这一方面的功能。上交所计划后续将科创50指数的成交计算方式调整为实际样本成交,以便投资者更精确地监测科创板龙头公司的交易动态。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