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多家上市银行披露可转债转股情况,市场上13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呈现分化,成银转债转股率最高近90%,而7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不足0.01%。同时,2025年将有浦发转债、中信转债到期兑付,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或进一步缩减。

  近期,随着多家上市银行相继公布可转债转股数据,《证券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统计与分析。截至去年底,市场上存续的13只银行可转债转股情况呈现显著差异。成都银行发行的成银转债转股率一枝独秀,接近90%,展现出极高的转股效率;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仍有7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徘徊在0.01%以下,转股进程近乎停滞。

  成银转债领跑市场

  在2024年银行可转债退市潮后,当前市场上存续的13只银行可转债中,成银转债转股率独占鳌头。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高达71.58亿元的成银转债成功转换为成都银行A股普通股,转股率高达近90%,剩余未转股部分仅占10.53%,为所有银行转债中最低。

  紧随其后的是中信银行的中信转债,其转股率亦表现不俗,未转股部分仅占17.59%。此外,南京银行的南银转债、苏州银行的苏行转债转股率也相对较高,未转股部分分别占可转债发行总额的52.68%和79%,显示出一定的转股活跃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包括青农转债、浦发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兴业转债、上银转债、紫银转债在内的7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严重不足,均低于0.01%,转股进程面临严峻挑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银行可转债转股率低往往与正股价格表现不佳密切相关。若转股溢价率为正,投资者转股意愿将受到抑制,进而影响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效率。

  可转债市场或迎缩减

  回顾2024年,多只银行可转债到期摘牌,市场规模有所缩减。展望2025年,浦发转债与中信转债又将迎来到期兑付日,银行可转债的整体数量与规模或将进一步下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信转债未转股比例相对较低,仅为17.59%,而浦发转债则面临巨大转股压力,未转股比例高达99.99%以上。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分析认为,浦发转债的高转股溢价率使得投资者转股可能面临较大账面损失,而中信转债因转股溢价率为负数,转股风险相对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转债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转股步伐明显加快,共有近52亿元成功转换为A股普通股,转股股数接近9.09亿股,显示出市场对其转股价值的认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转股价下修以及正股价的大幅上升是推动银行可转债转股的关键因素。然而,强赎条件苛刻,多数银行股难以达到。若到期转股率持续偏低,将对上市银行的资本补充、财务成本及融资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