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拟修订首发承销细则,优化新股发行配售机制
AI导读:
上交所计划修订首发承销细则,优化新股发行配售机制,聚焦未盈利企业,提高网下投资机构锁定比例和配售比例,旨在打破平均分配格局,筛选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形成市场化定价机制。
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计划修订其首发承销细则,旨在优化新股发行配售机制,并于1月3日就《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首发承销细则》)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修订聚焦于未盈利企业的新股发行配售机制,标志着“科创板八条”中关于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的又一措施正式落地。具体来看,修订要点包括授权证券交易所制定分类配售的具体要求,并提高了对网下投资机构的锁定比例和锁定期限,相应增加了其配售比例。
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6月19日发布的“科创板八条”提出,在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时,网下投资机构的锁定比例和锁定期限应更高、更长,并提高其配售比例。为此,证监会修订了《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明确了分类配售的具体要求,并规定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特定投资者的配售比例应不低于其他投资者。
此外,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发行人和承销商及相关人员的九类禁止行为,包括泄露询价和定价信息、劝诱网下投资者抬高报价等,并明确了上市公司发行证券时,相关利润分配和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实施后方可发行的规定。
在《首发承销细则》的修订中,科创板未盈利企业被允许采用约定限售方式,主承销商可设定不同档位的限售比例或限售期,并根据发行规模明确了网下限售的最低比例。同时,规则还允许特定投资者自主申购不同限售档位的证券,并配套要求披露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不同限售安排的网下投资者剩余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
此次改革旨在打破当前新股发行配售的平均分配格局,通过提高自愿长期持有的投资者的获配份额,筛选出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形成基于新股中长期价值询价报价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改革有助于激发机构投资者的研究定价能力,引导投资者基于新股中长期价值报价,减少非理性炒作对IPO定价机制的干扰,并提升券商承销定价能力。
同时,“科创板八条”发行承销改革的逐步落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24年6月以来,一系列发行承销改革措施已相继实施,包括在科创板试点统一执行3%的最高报价剔除比例、完善新股市值配售安排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促进了新股发行的平稳运行,提高了投资者网下获配比例。
总体而言,上交所此次修订首发承销细则,优化未盈利企业新股发行网下配售及限售安排,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科创板八条”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促进新股发行市场形成良好的生态。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