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优化,降低自有资金比例要求,允许股票质押,提供利率优惠,助力上市公司资本运作。

为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操作环境,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对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相关政策进行了细致的调整与优化。

调整措施具体包括:针对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面临的自有资金匹配压力,管理部门将申请股票回购贷款所需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大幅下调至10%,意味着金融机构可覆盖回购增持实际金额的90%,此举有效降低了参与门槛,缓解了资金压力。

此外,在风控方面,管理部门允许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以其持有的其他股票作为质押物,进一步简化了贷款流程,降低了获贷难度和成本。金融机构也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放款条件和担保要求。同时,政策还积极倡导以信用方式发放股票回购增持贷款。

对于不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政策提供了与代理行合作的解决方案,确保贷款资金能够顺利划转至指定账户,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的回购增持行动。

目前,金融机构提供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年,与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的回购增持期限高度契合。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携手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引导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总额高达3000亿元的贷款,年利率仅为1.75%。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利率也遵循优惠原则,原则上不超过2.25%。

据记者了解,截至2024年12月末,已有超过700家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其中200余家已发布公告,披露拟申请的贷款上限超过500亿元,60%以上的资金用于回购。这些贷款均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保持在2%左右。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上限已超过2500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评价称,回购增持再贷款专项工具在短时间内展现出了显著成效,充分证明了其有效性、及时性和灵活性。该机制为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强了优质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增持的能力和意愿。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图片链接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