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休市期间,港股ETF涨停引发热议
AI导读:
港股休市期间,港股相关ETF却意外涨停,溢价率高达15%以上,引发市场关注和讨论。ETF折溢价受交易机制、QDII额度限制和交易时间差异等多重因素影响,投资者需保持冷静,关注回撤风险。
圣诞节假期期间,港股市场休市两天半,然而港股相关ETF却意外涨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12月26日,港股通红利低波ETF、红利港股ETF等纷纷涨停,溢价率高达14.11%和15.31%,即便涨幅为5.6%的港股央企红利ETF,溢价也达到了15.28%。
港股休市期间,港股主题ETF持续交易,投资者围绕溢价、套利和风险展开了热烈讨论。面对高达15%以上的溢价,部分投资者产生了跟风买入的冲动。然而,ETF为何不与港股交易时间同步,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近期,跨境ETF和港股ETF纷纷登上高溢价排行榜。跨境ETF溢价主要受制于QDII额度限制,而港股ETF则因港股休市但场内ETF仍在交易,导致ETF无法通过申赎实时调整供给,引发炒作。标普消费ETF溢价最高达26.21%,多只港股主题ETF换手率超过4倍,甚至有的超过6倍。
业内人士指出,ETF折溢价的本质在于其特殊的交易机制。ETF基金在两个市场上进行交易,拥有两个价格,定价方式的不同导致同一只产品在两个市场展现的价格有所差异。跨境ETF投资火热,但QDII额度、外汇额度限制削弱了交易效率,放大了ETF折溢价波动范围。
对于港股ETF的溢价,则主要是交易时间差异导致。海外市场与A股交易时间“错峰”,IOPV数据难以实时更新。当海外市场休市时,跨境ETF暂停一级申赎,只能进行二级市场交易,加剧了高溢价情况。内地公募发行的港股ETF历来都是暂停申赎、不暂停交易,这也是跨境产品面临的问题。
自24日以来,跨境ETF、港股ETF公布溢价风险提示的公告多达70条。基金经理表示,ETF的折价和溢价最终会被抹平,高溢价状态透露出市场交易过热的信号。一旦情绪回落或基金打开申购,套利者涌入,基金价格可能迅速回到净值附近,溢价幅度缩减乃至消失。
因此,基金公司会在ETF出现高溢价时提示风险。投资者在面对高溢价时需要更加冷静,关注其蕴含的回撤风险。在挑选ETF产品时,投资者应全面考量产品的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费率以及折溢价等多个维度,保持谨慎与理智。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