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ETF溢价风险提示频发,外汇额度限制致折溢价平衡机制失效
AI导读:
12月20日下午,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发布跨境ETF溢价风险提示公告。今年以来,跨境ETF溢价现象频发,外汇额度限制导致折溢价平衡机制失效。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收盘,全市场超65%跨境ETF存在溢价。
12月20日下午,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头部公募基金公司针对旗下跨境ETF午间收盘后的溢价情况,紧急发布了风险提示公告。这一于午盘后发布的公告,相较于以往多在日终发布的惯例,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今年以来,跨境ETF溢价现象屡见不鲜。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海外部分市场的亮眼表现,激发了国内投资者对跨境ETF的投资热情。然而,由于外汇额度的限制,部分跨境ETF的申购受限,导致难以通过ETF套利机制平复溢价。
华夏基金发布的公告显示,旗下纳斯达克ETF(513300)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存在显著溢价,提醒投资者警惕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同样,南方基金和博时基金也分别发布了关于标普500ETF基金(513650)和纳指100ETF(513390)的溢价风险提示。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收盘,上述三只基金场内交易价格虽有所回调,但仍存在溢价。其中,纳斯达克ETF溢价率高达6.74%,标普500ETF基金溢价率为3.55%,纳指100ETF溢价率为3.51%。今年以来,不少跨境ETF在超过100个交易日中出现溢价,溢价风险提示频发,但溢价率居高不下,甚至有所上升。
截至12月20日收盘,全市场130余只跨境ETF中,近90只基金存在溢价,占比超过65%。其中,标普500ETF(159612)和标普消费ETF(159529)的溢价率甚至超过10%。
溢价率持续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ETF场内交易供不应求。今年海外市场行情表现较好,国内投资者对跨境ETF的布局热情高涨。然而,由于跨境ETF涉及外汇额度限制,基金公司外汇额度紧张时,只能限制基金的一级市场申购,导致投资者难以通过ETF套利机制获利,进而限制了ETF折溢价平衡机制的作用。
目前,包括跨境ETF在内的多只QDII基金已直接暂停申购,部分产品开启大额申购限制,申购上限仅为500元。ETF基金经理表示,希望后续能够获批更多外汇额度,以改变高溢价的现状。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国内QDII基金规模已创历史新高,超过590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超过40%。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