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三星电子推出新一代旗舰机Galaxy S25系列,强化AI平台体验,与清华系AI公司智谱合作,推动AI技术在高端机市场的普及,面对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竞争,三星电子需不断创新以强化品牌竞争力。

持续升级的AI大赛让国内高端机市场新年伊始就十分火热。2月11日,三星电子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起售价5999元的新一代旗舰机Galaxy S25系列,新任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李大成当天还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示,“三星一直与中国头部合作伙伴携手,打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AI生态,在开辟创新的交互方式与使用体验的同时,令Galaxy AI迎来了新的突破,将人们对AI的构想变为现实。”

近年来AI已经成为手机厂商们在高端机市场集体发力的标准配置。而对于三星电子这个全球消费电子巨头来说,AI更是其应对中国高端机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策略之一。

持续加码AI

如果说去年手机厂商们比拼的还是能否用AI顺利帮自己定一杯咖啡,现在它们希望AI能丝滑渗入用户生活的各个角落。

记者从三星电子方面了解到,为强化Galaxy S25系列上AI平台的体验,其人工智能助手Bixby提供了新的跨应用执行能力,通过语言大模型理解用户的复杂意图和模糊意图,打通30多个本地应用和10多个高频的第三方应用。

需要提及的是,不同于去年年初发布的上一代旗舰机Galaxy S24系列选择与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合作,也不同于去年7月发布的折叠屏Galaxy Z系列接入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2月11日本报记者观察到,Galaxy S25系列已经提前预装了清华系AI创业公司智谱旗下的C端产品智谱清言App。

智谱当天也在其官方社交平台表示,智谱和三星基于其研发的Agentic GLM展开合作,让Galaxy S25系列能够同时处理文本、语音、图像和视频等多模态数据,此外,使用这款新机的手机搜索,将会直接调用智谱清言智能体进行搜索。

多位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都认为,AI在手机端的普及将有助于刺激手机市场的换新需求。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对记者表示,AI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开始,就像功能手机过渡到智能手机一样,第一步往往是科技公司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体验,乐观地看,未来10年将会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大多数消费者将找到真正有用的杀手级应用。

Omdia移动终端市场首席分析师李泽刚则认为,AI已经不仅是一个工具,对手机的操作系统、拍照、电池续航等方面也都起到很大作用,但对于消费者购机的决策影响,还需要时间观察。

需要提及的是,Canalys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手机厂商密集发布AI旗舰机的去年Q4,当期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同比增长5%,达到7740万部,而在整个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达2.85亿台,在两年下跌后同比温和增长4%。

国内高端机市场待突围

事实上,在手机市场需求低迷的前几年,扛跌的高端市场已成为手机厂商们集体发力的战场。

越发高涨的手机均价是一个例子。

Counterpoint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经历了两年的下滑后实现同比增长4%,而受高端化趋势推动,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5%,平均销售价格(ASP)同比增长1%达356美元,为历年最高。其中,位居市场份额第一的苹果去年平均售价突破900美元大关,位居第二的三星电子去年智能机收入也同比增长2%,Counterpoint认为这是由于S24系列表现优于前代机型,使其平均销售价格得以提升。

在中国市场,另一家调研机构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将突破4000元大关。

智能机市场的高端化趋势看起来已不可逆转,而对三星电子来说,它在中国高端机市场则面临着比全球市场更激烈的竞争。

就以AI这个高端机市场的火热赛点来说,除了本土厂商早已进入“AI手机”时代,近日还有业界消息称,苹果将在国内市场与阿里合作,为中国的iPhone用户开发人工智能功能,但截至发稿,阿里方面尚未对记者证实这一消息。而Canalys的一份报告还显示,去年Q3中国大陆市场600美金以上价位段的智能机中,苹果和华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不过随着新的大中华区负责人上任,三星电子在国内C端市场的表现或许将有所变化。

2月7日,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崔胜植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经理,由李大成接任。公开信息还显示,李大成于去年12月份已正式就任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并在今年1月份率队拜访了渠道厂商苏宁。

李大成对于三星在中国市场的手机业务并不陌生。记者观察到,三星电子2023年2月在中国市场推出三星Galaxy S23系列时,李大成时任三星电子大中华区移动通信部总裁,并上台进行了演讲。

有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在中国智能机市场,面对华为、小米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三星需要在本土化的同时不断创新,以强化品牌的竞争力。他认为,李大成的上任将会为三星电子未来在中国消费电子市场的表现带来一些积极变化。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