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理财子牌照发放近一年未见新批,存量理财清理进入倒计时。中小银行面临挑战,理财代销业务成为出路。市场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和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

近日,市场对银行理财子牌照的关注度显著升温。自去年12月29日浙银理财获批后,至今已近一年未见新的银行理财子牌照颁发,引发市场热议。

据公开资料,自2018年首批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以来,已有32家银行理财子获批。然而,自2022年起,批准速度明显放缓,当年仅有两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023年更是仅有浙银理财一家获批。这一现象表明,银行理财子牌照的发放正在趋于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均有理财机构获批,但2024年至今尚未有新牌照获批。与此同时,根据监管要求,2026年底前需清理完存量理财,涉及众多未持牌中小银行和近3万亿规模的存量理财,清理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11月29日,某上市城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该行正持续对存量理财进行清理,并鼓励未持牌银行积极开展理财代销业务。该负责人坦言,后续中小银行很难再拿到牌照,对中小银行的冲击主要在于优质客户的流失。

随着存量理财压降进入“深水区”,各家银行在压降过程中普遍面临挑战和难度。据西南证券报告显示,自2021年初至2022年末,未持牌理财产品规模已从13.32万亿元缩减至4.55万亿元。而步入2023年后,压降速度明显放缓,截至2024年6月,规模进一步缩减至3.67万亿元。预计年底将压降至3万亿左右。

面对这一形势,有理财子市场负责人建议,未持牌中小银行可以契合自身客群需求,代理供给适合的产品,或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尝试包括联名在内的合作模式,以留住过往的理财客户及资金。中国银行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代销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已达511家,创下近年新高。

此外,市场也有声音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新理财子牌照的发放或将进入间歇期。不过,对于候选机构而言,仍有机会获得牌照。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锋预计,A股上市银行中未获得理财子且资产规模大于5000亿的8家银行机会较大。其中,沪农商行因其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较大,备受关注。

总体来看,银行理财子牌照的发放和存量理财的清理工作均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未来,市场将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动态和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