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南向资金已连续17个月净买入港股,年内净买入额创下十年新高。港股科技龙头成为近一个月南向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港股高股息与成长板块受到南向资金的青睐,尤其是银行、能源股和互联网龙头。

南向资金已连续第17个月净买入港股,显示出对港股市场的持续看好。11月29日,南向资金再度净买入港股32.78亿港元,月内净买入额高达1289.33亿港元,仅次于2021年1月的数据,创下逾3年来新高。

随着11月港股行情的结束,年内南向资金已净买入港股7111亿港元,这一数字不仅超过了2020年度的6721.25亿港元净买入额,更创下了十年新高。港股科技龙头成为近一个月南向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这些公司在2024年也继续成为回购的主力军。

尽管11月港股市场出现调整,恒生指数月内下跌4.4%,但南向资金仍持续为港股“充值”。在21个交易日内,仅有两个交易日出现净卖出港股的情况。此外,南向资金在11月有3个交易日净买入港股超过百亿港元,其中11月6日净买入额更是超过200亿港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0年至2023年,南向资金分别净买入港股6721.25亿港元、4543.95亿港元、3862.81亿港元和3188.42亿港元。尽管恒生指数在这四年中连续下跌,但南向资金仍坚定买入。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因宏观经济改善、风险偏好回升以及特定行业和公司的吸引力等因素。

进入2024年,随着股市上涨,南向资金仍在持续加仓港股。这主要得益于港股市场作为全球价值洼地的吸引力,以及港股互联网平台等板块在经历三年调整后估值显著低估的情况。因此,南向资金不断加仓港股市场,期待获得更好的回报。

香港私募基金经理指出,南向资金相较于海外资金来说投资策略更为长期与“理性”。他们往往买入后坚定持有,等待股票回升至合理价位后再考虑卖出。这种投资策略使得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中表现出色。

此外,港股高股息与成长板块也受到了南向资金的青睐。2024年,南向资金主要增持央国企,尤其是银行、能源股等。互联网龙头也是南向资金增持的重点之一。按区间市值变动计算,南向资金年内增持额最大的前十大股票包括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建设银行等。

以建设银行H股为例,年内南向资金累计增持了54.92亿股。高股息率使得银行股在市场波动中表现出色,因此吸引了大量南向资金的流入。同时,业内人士认为,“拥抱”高股息资产已成南向资金共识,能源、电信、公用事业等板块也受到了资金的青睐。

除了高分红股票外,成长股也受到南向资金的青睐。部分新消费、互联网、医药板块获南向资金大幅增持。自9月以来,网易云音乐、第四范式、友宝在线等新消费行业企业获得南向资金的大幅增持。

业内人士认为,港股通指数新增快速纳入规则缩短了合资格港股新股纳入港股通的时间,使得境内投资者对增持较为优质的内地企业越发感兴趣。随着南向资金不断增持这些企业,其对个股的定价权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