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支架集采在即,价格面临大幅下调
AI导读:
国家发布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文件,外周血管支架被纳入集采范畴,价格将大幅下降。全国医疗机构申报采购需求量大,外资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国内企业破局艰难。业内人士认为降价幅度大,创新企业公平性需关注。
11月29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发布了《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文件明确指出,外周血管支架将被纳入集采范畴,预示着其价格将经历大幅度下调。
据悉,本次集采活动定于2024年12月19日,届时企业需递交申报材料并进行现场开标。全国范围内,共有3183家医疗机构申报了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的采购需求,总需求量高达258485个。其中,下肢动脉支架、非下肢动脉支架及静脉支架的年度采购需求量分别为123449个、101139个及33897个。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植入治疗,相较于每年120万台左右的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外周血管植入手术数量相对较少。然而,由于外周血管部位繁多且情况复杂,对外周血管支架的支撑力、直径及长度要求更为多样化,加之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导致外周血管支架的成本及价格均高于心脏支架。目前,外周支架的市场价格区间在1万多元至4万-5万元之间,昂贵的手术费用使得部分患者望而却步。
根据最新发布的文件,外周血管支架类此前最高的有效申报价格已降至6000元以下,而药物支架在乘以产品特征折算系数后,价格也仅为8000元左右。这一变化将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从整体来看,我国外周血管疾病市场仍由外资企业主导,如美敦力、波士顿科学及雅培等,它们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如心脉医疗、先健科技及归创通桥等仅有少数产品获批上市,国产产品仍在努力突破市场壁垒。
以静脉支架为例,根据最新文件中的医疗机构年度采购需求量汇总表显示,戈尔公司的年度采购需求量最高,达到12369个;巴德医疗和波士顿科学分别为6064个及5868个。而在国产医疗器械公司中,仅有天鸿盛捷及归创通桥两家公司的采购规模达到上千个级别,分别为2788个和2292个,其他国产公司的采购需求量则相对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归创通桥的一款静至髂静脉支架系统仅在今年年初获批上市,这意味着它将面临集采带来的巨大压力。然而,归创通桥董事长赵中却表示,集采政策实际上对已有产品更为有利,因为随着集采而来的是销售量的大幅增加。虽然利润可能会受到限制,但相较于还未上市的产品,有产品在市场上至少能保持一定的收入。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外周血管支架集采的价格降价幅度“相当可观”。有业内人士透露,此次集采可能会将价格“杀”得很低,过去价格高达几万的产品都将统一降至6000元左右,无论是药物涂层支架还是普通支架,价格都可能相差无几。然而,这却引发了关于创新企业公平性的讨论。有业内人士表示,任何创新都凝聚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在制定价格时,应当适当考虑卫生经济学的定价规律,避免一味降价而对真正创新的企业造成不公平。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