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发布
AI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发布《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目标至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当前5G应用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需多方发力推动5G优势发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近期联合发布了《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明确提出至2027年底,将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并确保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85%。这一宏伟目标的设定,不仅彰显了国家对5G技术发展的战略重视,也预示着5G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深层次的行业融合。
自2019年我国正式迈入5G商用时代以来,5G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4年9月,全国5G基站总数已达到408.9万个,实现了“乡乡通5G”的宏伟目标。5G技术已广泛应用于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累计应用案例超过10万个,特别是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领域,5G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的复制与推广。
尽管截至2024年6月,中国5G用户普及率已超过60%,但遗憾的是,针对普通消费者的现象级5G应用尚未出现。5G用户的增长并未显著带动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的增长,反而近三年来,该业务收入的增长持续放缓。2023年,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更是首次出现了同比下降,降幅达0.9%。
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5G的业务模式与终端形态尚未实现突破性变革,导致5G技术的优势难以被用户直观感知。5G技术虽具备高网速、低延迟和大容量三大显著优势,但在用户层面,这些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展现。例如,虽然高网速能让用户刷视频更流畅,低延迟能让大型游戏的互动体验更佳,但大容量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其必要性并不明显。
与4G相比,一方面,4G的性能已基本满足用户体验需求,难以大幅提升5G流量的价值;另一方面,视频、游戏等主流热门应用仍是4G时代的产物,5G时代并未出现新的消费端现象级应用。因此,不少用户出于手机续航时间和流量花费的考虑,甚至会主动关闭5G功能。
当前,我国5G应用发展正处于由技术驱动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向市场牵引转变的关键阶段。要充分发挥5G技术的优势,使其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选择,需要政府、企业和用户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此次发布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已对重点培育方向进行了明确规划。
方案指出,要推动“5G带动新型消费扩大升级”,具体包括培育新终端、丰富新体验、营造新环境三大方向。在终端方面,除了智能手机外,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等产品都将成为5G应用的新终端;在体验方面,我国将加速5G新通话、裸眼3D、云手机、5G消息等应用的创新,推动5G与AI深度融合,提升互动视频等新型交互体验,促进5G超高清视频及直播在娱乐、赛事、电商等领域的规模发展;在环境建设方面,我国将支持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和终端企业联合建设5G新型应用创新工场和体验中心,开展AI大模型、面向公众应用的网络切片等新技术试点,促进网络、内容、终端的协同创新。
虽然“5G改变社会”的进程仍在持续进行中,现象级的5G应用何时出现尚无确切定论,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现象的出现已为期不远。只要我们在前期推动各行业5G应用广泛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凝练共性场景需求,全面强化产业、网络、生态等支撑能力,加速实现供需匹配和赋能效益升级,就必将实现以5G规模化应用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的目标。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