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AI具身化的未来方向与挑战
AI导读: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多位专家和业界领袖探讨人形机器人作为AI具身化的未来方向,同时指出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计算能力、感官感知融合、数据收集及软硬件瓶颈等。
ChatGPT主要展现了强大的语言处理能力,被视作‘缸中之脑’。然而,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指出,若想让通用人工智能(AGI)真正发挥力量,未来需要具身(Embodied)实体,使其能与真实物理世界交互,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最理想的身体形式。
AGI,又称强AI,具备高效自主学习、自我进化等能力,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决策。ChatGPT作为自学习人工智能的重大进步,被视为AGI的早期形式。而具身智能则是指拥有实体并能进行实体互动的智能体,其最关键的一点是超越有限的语言数据,通过传感器等对周围环境形成无限感知。
英伟达CEO黄仁勋等业界领袖预测,AI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在此背景下,科技巨头们如特斯拉、谷歌、微软和三星电子等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研发,AI热潮迅速席卷‘人形机器人+AI大模型’领域。
新松机器人首席技术官张雷在大会上表示,如今机器人相关的论坛几乎都在讨论AI,因为大家意识到机器人正从发展四肢向发展‘大脑’转变,未来将成为真正的机器人。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多家企业展出了人形机器人,远超往届数量,且不乏高级双足人形机器人模型。
多家企业强调其机器人已接入ChatGPT大语言模型,其中一家企业甚至在上午就拿到了六个面向家庭服务的、单台定制价格超50万元的人形机器人订单。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地也推出相关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
众多专家和从业者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将在未来工业、服务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姚期智指出,人类的社会环境为人类定制,打造泛应用的通用机器人,人形最为合适。优必选科技创始人周剑也表示,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领域,商用服务场景将最快应用。
然而,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姚期智指出,机器人需要像大语言模型一样拥有具身模型,做好底层控制;计算能力方面,现有模型仍有很大差距;机器人多模态感官感知融合和数据收集方面也存在大量挑战。此外,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AloisC.knoll提及,机器人还需在能源供应领域实现新技术突破。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表示,机器人软硬件仍面临不少瓶颈,目前所有技术都无法兼顾力量、速度、精度以及成本,需要不断平衡。他预计,人形机器人、通用机器人问题不会很快解决,可能是5-10年,也可能更长。尽管如此,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晓庆对人形机器人应用持乐观态度,希望到2025年能造出家庭保姆机器人,到2035年,机器人保姆能服务千家万户。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