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海淀区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地,AI技术助力抗疫,创新企业不断涌现,推动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人才优势成为海淀区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在海淀区学院路附近的“专精特新”企业内,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闸机屏幕显示明星名字后门的打开,头戴人工智能对抗眼镜的工作人员步入其中,这是海淀区科技创新的缩影。

  显示器上,人工智能用彩色标记出肺结节的位置、种类和区域,将原本需要医生肉眼分辨的病灶清晰呈现,大大提升了诊断效率。而在材料、医药和能源等领域,企业已开始利用大模型对自然科学领域进行预训练,加速分子模型的搭建。

  海淀区作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聚集地,8月10日公示的第五批国家级名单中,海淀区占比高达34.6%,显示出强大的创新实力。这些企业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对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抗疫一线,AI技术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推想医疗的AI肺炎检测产品,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便迅速应用到武汉协和医院、海淀医院等医疗机构,将医生对患者CT影像的诊断时间由10到15分钟缩短到2到3分钟,有效缓解了发热门诊的压力。

  推想医疗的成功,离不开海淀区的政策支持。从天使轮融资到D+轮融资,中关村科学城等政府投资机构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也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技术产品加速在医疗场景中落地。

  除了推想医疗,海淀区还涌现出瑞莱智慧、深势科技等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瑞莱智慧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其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式孵化了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深势科技则在自然科学领域推出了三大模型,为药物、材料领域带来计算模拟及设计工具。

  海淀区之所以能成为创新高地,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多年来,海淀区深耕人才资源,高学历已成为劳动者的光环。截至2021年年底,海淀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76.8%,这一核心指标高于北京全市20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关村海淀园,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程度接近90%。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一轮科技浪潮,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大厂各有优劣。初创企业在创新能力、灵活性、专注度等方面更具优势,而互联网大厂则在资金、算力、数据等方面拥有更多资源。然而,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在海淀区这样的创新环境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海淀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育等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企业的涌现和成长,海淀区将继续保持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