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流动性畅通,构建新发展格局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实体经济流动性的重要性,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保持内外流动性畅通,同时探讨了流动性分层现象及其应对策略,强调优化结构、避免过度行政干预。
最近,淄博烧烤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全国游客,同时三月份出口超预期反弹,增速达14.8%。有人认为烧烤热是地方政府推动,出口反弹则因对东盟出口大增35%。然而,我认为让经济活起来更重要,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流水不腐:实体经济流动性至关重要
今年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14.5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0.7万亿元,同比大增2.36万亿元。M2增速为12.7%,但CPI仅0.7%,PPI为-2.5%,显示货币流动性未充分转化为通胀。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仍低迷,流动性过剩类似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但克鲁格曼认为流动性不仅限于狭义货币,还涉及广义货币,且“流动性陷阱”本质是信心或预期问题。
目前,货币政策对通胀钝化,对流动性改善作用有限。因此,除保持货币流动性充裕适度外,还需增强实体经济流动性,让物流、人口流更畅通。
五一长假预计出行人数超2019年,淄博烧烤热反映民众对出行和消费自由的渴望。政府友好态度体现对草根经济的呵护,对流动性改善的珍惜。客流量反映经济恢复程度和信心指数,出行人数增加显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内外流动性畅通是关键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保持良好流动性。人口流动性畅通需就业机会和消费能力保障。2022年人口负增长,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速下降,年轻人失业率偏高,不利于扩大消费。城镇化进程放缓,需更宽松政策促进人口流动。
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餐饮增长近14%,网上实物消费增速超8%,占比近25%,快递行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进出口保持增长,对东盟和东欧出口大幅增加。信息流高增长,服务业拉动GDP增长。
经济反弹符合预期,但维持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资金流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仍需政策优化和创新。
流动性分层现象:应对策略
三年前,我曾解析社会融资市场“流动性分层”现象,认为货币流向资产领域而非实物部门。如今,实体经济现金流偏紧,地方政府、房地产债务压力大,银行面临“资产荒”。流动性分层不仅存在于金融领域,还体现在就业、投资、消费、区域经济等方面。
奢侈品消费占全球份额高,居民消费对GDP贡献低。年轻人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人口流向与投资流向反向,西部地方债务压力加大。流动性分层对经济负面影响大,需精准有力货币政策,借助结构性施策。
优化结构,避免过度行政干预是关键。中央严控地铁项目,考虑总人口负增长趋势。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敬畏市场。人口流动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但符合经济利益最大化逻辑,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形成新发展格局需保持内外部流动性畅通,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引导资金流、物流、人口流和信息流,顺势而为,多疏导少堵截。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