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电子废弃物激增成新挑战,循环经济策略应对
AI导读:
近年来,AI电子废弃物激增近1000倍,成为新的环境挑战。中科院汪鹏团队提出循环经济策略,旨在减少电子垃圾产生。同时,电子垃圾处理难度和成本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提升了生活的便捷性。然而,其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特别是AI电子废弃物的激增,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挑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员汪鹏团队的研究指出,从2020年至2030年,生成式AI所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可能会激增近1000倍,这一惊人预测已在《自然·计算科学》上发表。
根据联合国机构发布的《2024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2022年全球电子垃圾的产生量已达到6200万吨,相比2010年增长了82%,相当于全球每人每年产生了7.8公斤电子垃圾。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AI电子废弃物问题正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生成式AI作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底层硬件规模的不断扩大,算力需求的持续增加,都导致了电子废弃物的快速增长。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提到,一台EFLOPS级的机器重达1.36吨,由60万个零件组成,这仅是算力中心硬件复杂性的一个缩影。业内专家指出,算力中心的服务器硬件寿命普遍较短,到期后将产生大量电子废弃物。
汪鹏团队为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算力物质流”新方法,通过解离分析通用AI的应用服务与底层硬件,量化评估AI的算力硬件需求及其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最激进的发展模式下,生成式AI在2023年至2030年间可能产生高达500万吨的电子垃圾,其中包含大量有害材料,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电子垃圾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根据《2024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电子垃圾产生量增速远高于回收量增速,大量有价值的二次原材料因处理不当而损失。同时,电子垃圾回收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巨大,回收效率低下,导致整体经济损失严重。
针对这一严峻挑战,汪鹏团队提出了循环经济策略,旨在通过减少、再利用、修复和回收数据中心的过时设备来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此外,他们还建议在算法开发阶段降低模型的算力需求,以减少能耗和成本。我国也高度重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近年来在法规体系、全链条管理和企业环境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面对AI电子废弃物的挑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企业应尽快采取行动,确保AI发展更加负责任、可持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AI带来的便捷性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