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年会上,指出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一老一小”两端。他提出了包括增加劳动供给、增强社会流动、以质量改善填补数量缺口等建议,以新范式新理念应对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近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聚焦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老一小”问题。

蔡昉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等趋势,对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结构性就业矛盾愈发突出。他将劳动年龄人口分为青年组(16岁至24岁)、中年组(25岁至54岁)和老年组(55岁以上),并分析了各组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优势和劣势。

蔡昉强调,青年组缺乏工作经验,老年组受教育年限较短,因此两端的人力资本都存在递减效应。而中年组则相对具有综合优势。同时,“求人倍率”数据也显示,青年组和老年组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趋于减弱,中年组则趋于增强。

全国城镇就业率按年龄增长呈现“倒U字形”,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集中在“一老一小”两端。一方面,“一老一小”就业群体规模显著,需要重点关注;另一方面,支持“一老一小”的政策体系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等目标高度一致。

针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蔡昉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的影响,既要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标准政策工具应对周期性失业,也要扩充、贯通、长期化以公共就业服务和提高匹配效率政策为代表的政策工具,应对结构性矛盾。

其次,要增加劳动供给和增强社会流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转移、区域流动和重新配置,重点帮助青年人群应对结构性就业困难。同时,延迟退休政策也需要根据大龄劳动者需求进行调整,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

再者,要以质量改善填补数量缺口,形成新的人力资本培养体系。政府要承担更大支出责任,从娃娃抓起培养通识能力,也要帮助大龄群体跟上科技潮流。

最后,要以新范式新理念应对挑战,改革制度设计,推出政策支持,实现市场助推。要改变仅以教育年限或工作年限作为人力资本识别标准;要解决AI“对齐”问题;可以推进年龄两端劳动力混搭配置;也要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增强全社会对“一老一小”劳动人群的保护。

蔡昉的演讲为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有益的建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