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新倡议,要求银行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该条款针对银行对公客户,个人存款不受影响。同时,专家建议个人投资者应多元化配置资产,平衡风险与收益。

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近日发布了《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倡议》,明确要求银行在与客户签署的存款服务协议中必须加入该条款,并将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生效。此举旨在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强化利率政策执行。

据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解读,该倡议主要针对企业和机构等银行对公客户,个人储户不受影响。个人存款一旦存入银行,将按存入时的利率执行到底,享受法律法规的保护。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时,金融机构需规范定价行为,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严格遵守自律约定,确保存款利率不违规补息,贷款利率符合风险定价原则。

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2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显著,而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市场曾流传规范同业存款定价的消息,但一位农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整体宏观利率下降,该文件对其业务影响不大。

董希淼进一步分析,部分银行为维护客户关系,与大客户签订存款服务协议,约定客户可在协议期内任意存入存款,新存款执行此前约定的利率。这一做法虽有利于稳固客户关系,但抬高了负债成本,增加了利率风险。因此,“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引入旨在疏通利率传导,强化政策执行。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背景下,应多元化配置资产,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董希淼建议,投资者可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适当配置结构性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政府债券等产品,以应对存款利率下降及资管产品波动加大的情况。

此外,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预计,受量价下跌共振影响,中资银行2025年净息差仍将面临下行压力。贷款需求恢复不明朗,利率中枢继续下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等因素将直接带动生息资产收益率继续下行。而负债端成本的改善具有滞后性,预计息差见底尚需时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