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介绍了针对民族地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交通改善措施,包括制定差异化政策、专项措施和系列工程,同时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也为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11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公路发展》白皮书,介绍了我国在改善民族地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交通条件方面的努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询问了交通运输部门在推动这些地区交通发展方面的举措。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侯振兴表示,这些地区交通主要依靠公路,因此交通运输部门注重均衡发展,采取精准施策,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农村公路发展模式。

侯振兴介绍了三方面的举措:一是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针对中西部地区、特殊困难地区特点制定不同建设重点和投资政策;二是采取专项措施,解决出行难题,如推进“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溜索改桥”工程,惠及904个建制村的96万群众;三是实施系列工程,提升公路品质,如乡镇通三级、建制村通硬化路等,完善农村交通网络,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补充说,“溜索改桥”工程使许多乡村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也为农民创造了就业机会。我国始终坚持人民共建共治共享农村公路发展成果,推广以工代赈,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开发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素质。

据统计,去年农村公路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3946个,直接吸纳农村劳动力近9.6万人,其中脱贫户近1.4万人,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领域直接提供的岗位约有85万个。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