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明确四大发展方向,提出71项措施,旨在将香港打造为国际文化创意之都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目标到2034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000亿港元。

香港特区政府近期揭晓了《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该蓝图清晰地界定了香港文创产业的四大发展方向,并详细列出了71项具体措施,旨在将香港塑造为国际文化创意之都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核心枢纽。蓝图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至2034年,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将达到2000亿港元。这一蓝图不仅振奋人心,更标志着香港正积极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其中的众多策略令人眼前一亮。

首要任务是旗帜鲜明地讲述中国故事。蓝图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中香港的定位,彰显了特区政府在发展文创产业上的高远站位。根据蓝图规划,香港将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充分利用“一国两制”提供的优越条件,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的窗口。具体措施包括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国家发展和成就博物馆,涵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数据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国家安全等重要内容;在九龙公园历史建筑内设立中华文化体验馆,打造宣扬中华文化的标志性基地;加强展示和介绍国家及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前所未有的举措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故事和香港故事的国际传播力。

其次,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国际平台。从全球视角来看,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这些城市不仅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文艺消费需求,而且文创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成为耐心资本青睐的投资领域。香港作为全球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已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也与全球21家顶尖文艺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蓝图提出,特区政府将支持在港举办更多国际性文艺活动,培育本土品牌赛事,吸引内地及海外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来港交流。同时,依托西九文化区进一步巩固香港艺术品交易的优势地位,吸引大型拍卖行、专业服务机构等进驻。此外,还将优化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支持业界进行更广泛的版权交易。

再者,注重市场力量与人才培养。文创产业资本密集度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前期资金投入。近十年来,香港特区对文创项目的政府开支已从每年的41.5亿港元增长至73.1亿港元。然而,文创产业的长期稳健发展不能仅依赖政府投入,还需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此,香港将推出重点演艺项目计划并扩大创意智优计划,吸引市场力量加入,推动艺术团体和艺术工作者与私营机构及赞助人建立联系。同时,人才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的关键动力。目前,香港中小学课程均包含艺术教育内容,香港演艺学院在表演艺术类别上排名亚洲第一,每年培养约250名毕业生。随着数字技术、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艺术和创意产业的创作、推广、体验和交易方式正经历重大变革。为此,香港将新建演艺学院校舍,加大对中小文艺团体的资助力度,并加快引进艺术界领军人物。这些举措将为香港文创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香港文创产业的发展是新时代“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的生动体现。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香港得以继续保持和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与特色。特区政府可自主制定文化政策,并以合适的身份参与对外事务,包括在文体领域与各国、各地区及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随着新蓝图的绘就,香港的独特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文创产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