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市黄浦区一起刷单炒信案件被提起公诉,陈某因提供有偿虚假信息服务被判虚假广告罪。刷单炒信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经营者应真实披露信息,平台应加强监管,诚信经营才是正道。

近日,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对一起刷单炒信案件提起公诉,陈某因成立工作室提供有偿虚假信息服务,被法院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此案件警示,为商户提供发布虚假信息的有偿服务,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网络平台上,刷单炒信行为屡见不鲜,不法分子通过发布虚假种草笔记或刷单,炒作商户信用,误导消费者。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

网络评价是消费者的重要参考,真实的好评是对诚信经营商家的褒奖。然而,刷单炒信服务却让部分商家以少量投入获得高曝光度,长此以往,诚信商家将受到压制,形成不良的市场生态。

为遏制刷单炒信之风,经营者应真实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均有明确规定,禁止通过虚假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

互联网平台也应加强监管,完善排名机制,设置“防伪”屏障,实施动态监测,提高刷单炒信的成本。同时,平台应积极促进规则迭代升级,营造公平公正的网络环境,不应仅依据好评数量来评定商户的信用度和曝光度。

诚信是商业的基石,造假行为应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广大“刷手”应认识到相关行为的严重性,切勿因小利而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否则必将自食恶果,受到法律的制裁。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