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工业博物馆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预计2027年6月竣工。项目将成为上海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的展示窗口,打造“新外滩工博群”,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品质文博空间及工业旅游新地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宋薇萍)11月30日,上海工业博物馆(简称“工博馆”)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预计将于2027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届时将成为上海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的全新展示窗口。

该项目选址于江南制造总局旧址,这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总建筑面积高达11万平方米,是上海市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工博馆的建设对标世界一流的国家级博物馆,采用“三师联创”机制,即总建筑师、总规划师、总评估师共同参与,由上海工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华东建筑设计院与隈研吾事务所联合设计,预计建设周期为30个月。同时,上海将同步推进上海工业博物馆与中国船舶馆的一体化建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工博馆将成为连接上海工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用原址讲述工业文明的故事,同时联动周边历史建筑及保留场馆,共同打造“新外滩工博群”,力求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品质文博空间。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现代工业的集聚地以及先进制造业的新高地,上海工博馆以全球视野进行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理念,顺应行业发展、体制机制、展陈技术、空间功能和文化消费的变革趋势,创新性地探索“公益性定位、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合作联盟,构建“1+1+N”的上海工博馆体系。工博馆将结合数字化与逆数字化技术,展示工业过程,赋能制造流程演绎,增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以讲述原址故事、再现“三线”精神、展示工业生产过程等方式,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工业文明。

工博馆项目的设计以工业画卷式连续波浪形屋面演绎工业浪潮,打造“工业之门”作为首发首秀和时尚消费体验空间,滨江大台阶作为建筑与滨江水岸的过渡,翻译馆和船舶馆则延续江南旧址记忆与世博地带肌理。项目旨在实现“城市空间+数字空间+文化空间+生活空间”的多元融合,跨界塑造“微车间”“微产线”,聚焦“+制造”“+体验”“+品牌”“+艺术”“+设计”等维度,构建“工博馆+”生态圈,共同打造工业旅游新地标、工业记忆承载地以及工业文化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