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中国车企出海欧洲面临挑战。但分析师认为,这不会抑制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反而可能加速更多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本土化生产。

10月底,欧盟委员会正式结束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我国已向世贸组织追加诉讼,并积极与欧盟就价格承诺方案展开磋商。

截至发稿,双方诉讼及磋商尚未有定论,但欧盟加征关税的决定已在汽车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给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战略布局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面对这一挑战,标普全球智能预测与战略高级分析师方吉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深入剖析了欧盟加征关税的影响。

方吉指出,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尽管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对我国汽车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并不会抑制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步伐,反而可能加速更多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的本土化生产。她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成功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也延续了这一增长趋势。

然而,欧盟加征关税无疑增加了中国车企的出海成本,给相关企业带来了挑战。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消息,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不同幅度的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等车企的税率较高。此外,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也将适用20.7%的反补贴税,不合作的公司则将被征收35.3%的关税。这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出口欧盟,最高需要缴纳45.3%的关税。

尽管如此,方吉认为,中国汽车出口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她预计,由于欧盟反补贴税和制造业回流的影响,中国汽车出口欧洲总量将在2027年左右达到峰值,并逐步减少。但这一趋势并不会阻止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本土化生产。

此外,欧盟加征关税还影响了在中国生产电动车的外资车企,如宝马、特斯拉等。特斯拉独享了7.8%的优惠税率,被加征关税的幅度最低。但有业内人士担忧,高额税率可能导致外资车企缩减在华投资产能。对此,方吉认为,外资车企在国内产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税收影响和供需变化。

在谈及中国车企出海的趋势时,方吉表示,本土化生产是大势所趋。但在海外生产新能源汽车需要注重产业链的建设和当地生态圈的打造。她指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在推进出海或本地化建厂,为中国车企构建海外本土产业链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中国车企出海必须保持良性发展和竞争,遵守当地法规措施和条款,增强产品的当地适应性。

方吉还建议,中国车企可以借此契机放眼全球,不局限于欧洲地区和纯电动的能源形式。她认为,中东、东南亚等地区也是中国车企出口新能源汽车的潜力市场。未来,中国车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数量和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