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成功出口东南亚,标志着我国在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固态储氢技术,氢能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11月27日,上海海关宣布,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在上海外高桥港区四期码头成功装船出口至东南亚,标志着我国在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技术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为我国氢能产业带来了新思路,还为氢能在航天、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指出,该设备的成功应用为推动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动力。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占终端能源消费的5%;到2060年,这一需求将增至1.3亿吨。随着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的加速攻关和应用市场的不断优化,氢能的储存和运输技术成为关键。

固态储氢技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机制,将氢气储存在固体材料中。此次出口的镁基固态储氢罐可在常温常压下运输,具有储氢密度大、安全性高、经济便捷等特点,单台罐体储氢量可达1吨。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表示,这一创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储存和运输氢气的难题,为氢气的大规模应用和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指出,固态储氢罐在常温常压下安全储存氢气,降低了运输风险,且储氢密度远高于传统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储存效率。然而,远大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新能源首席专家张翔也提醒,当前固态储氢行业仍处于研发和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材料成本及规模化应用仍面临挑战。

近期,A股市场对固态储氢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圣元环保、科新机电、中原内配和濮耐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固态储氢技术,并正在推进相关项目和产品研发。随着氢能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固态储氢设备需求将持续增长,氢燃料电池汽车、化工、炼油、钢铁等行业或将从中受益。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表示,固态储氢设备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潜力。掌如研究院院长何基永建议,产业链相关上市企业除持续投入研发外,还应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