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多位专家表示,此政策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有助于巩固和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外贸对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

出口与投资、消费共同构成了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政策覆盖面广泛、针对性强,旨在巩固和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充分发挥外贸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6.0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展现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稳定,货物贸易进出口,尤其是工业领域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为工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11月份,义乌中欧班列迎来了开行10周年。截至目前,义乌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已超过1100列,年运输货值大幅提升至26.2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近1万种增长至近5万种,出口货源结构正逐步向汽车配件、智能家电、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转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竺彩华指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变持续推进,正逐步从货物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标志是工业制成品中自主可控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升。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整体保持了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势头,正处于贸易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贸易强国建设扎实推进的关键时期。

展望未来,我国外贸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球贸易形势略好于去年,加之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关税减让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等因素,将助力我国外贸平稳发展。竺彩华认为,今年底至明年初,外贸将受益于一些有利因素,如圣诞节对出口的拉动作用。

为巩固和提高外贸竞争力,绿色贸易成为对外贸易产品创新、结构升级的新动能。外贸企业积极顺应贸易绿色化趋势,通过创新将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优质产品,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商务部将制定出台拓展绿色贸易的专门政策文件,以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相关产品进出口、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谋划务实举措,为拓展绿色贸易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同时,人民银行将持续加大低碳转型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设备更新、绿色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并为交通运输、仓储等外贸保障相关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金融支持与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表示,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能力不足、渠道信息不畅、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等问题,将组织服务机构与有“出海”意向的中小企业精准对接,提供专业化服务。此外,出口高端制造产品如汽车、船舶等,将伴随技术维修、人员培训等后续服务,为我国发展新型服务贸易提供契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认为,本次出台的政策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动绿色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等举措,对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如全球化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部分产业转移和供应链外迁等,但我国外贸仍将承压前行。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表示,受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将面临一定压力。

为应对挑战,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巩固贸易竞争优势。同时,推动“贸易型出海”向“生态型出海”转变,促进货物贸易优势向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优势转化。此外,还应妥善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快拓展新兴市场。许英明认为,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将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壮大外贸新动能、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外贸企业提供更有力的风险保障和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增强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满足外贸新业态的金融服务需求,促进形成外贸新增长点。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