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租赁行业面临转型挑战,通过摒弃“类信贷”模式,突出“融物”特色,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多家金融租赁公司“二次创业”,将金融业务嵌入产业链,提供全场景服务,助力企业解决设备融资之困,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租赁,这一看似“小众”的非银行业,实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飞机、船舶到车辆、光伏设备、胶印机等大型资产,其背后均有金融租赁的身影。金融租赁公司凭借对企业现金流、经营情况的深入了解,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因一次性购置重资产而带来的资金压力。

然而,受行业波动、业务拓展压力、风控挑战以及银行业务延伸、市场多元化、监管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金融租赁行业正面临转型的紧迫任务。摒弃“类信贷”模式,突出“融物”特色,与银行信贷产品形成错位、补位,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证券报记者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走访多地金融租赁公司,深入探索其“二次创业”的成功秘诀。设备融资之困,成为首要聚焦点。金融租赁公司凭借灵活的融资方式、专业的设备评估及一系列后续服务,在设备融资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以南京迅驰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为例,金融租赁公司成功助力其更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解决了资金难题。

航空租赁及航运租赁,作为金融租赁的特色业务,更是彰显了行业的独特价值。通过将大额支出转化为租金支付,金融租赁公司不仅平滑了企业的资金流出,还助力企业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运营效率。交银金租等龙头企业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自主研发的监控系统,确保资产安全,推动国产飞机和船舶走向世界。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资产荒等挑战,金融租赁公司正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将金融业务嵌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提供全场景服务,成为行业共识。江苏金租等企业更是提出从产品服务走向平台生态的转型方向,利用细分优势,打造垂直领域平台,自建“小生态”。

随着监管政策的明确导向,金融租赁公司正回归租赁本源,推动直租业务发展,实现业务逻辑从“类信贷”向“买设备”的转变,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