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利用元宇宙、AR、AI等技术,为消费者带来全新旅行体验和购物决策支持,同时利用AI和区块链技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推动消费焕新升级。

利用元宇宙技术,消费者正体验着前所未有的旅行乐趣;通过AR技术,购物决策变得更加直观;AI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则让假冒伪劣产品无所遁形。这些新技术的快速普及,不仅催生了新兴产业与模式,更极大地激发了消费潜力,为经济良性循环注入了新动力。

沉浸式消费场景:文旅与元宇宙的融合

当文旅遇上元宇宙,传统的观光模式被彻底颠覆。福建厦门鼓浪屿,这座充满中西文化交融的岛屿,如今只需一部手机、一个小程序,游客便能身临其境地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之旅。在鼓浪屿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数智人通过“鼓浪屿元宇宙”小程序,为游客提供热情洋溢的历史讲解;而在鼓浪屿XR大空间“琴岛奇遇”体验中,游客戴上VR设备,即可亲身感受鼓浪屿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得物App凭借其独特的沉浸式消费体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得物App打造的首款3D创新应用“球鞋博物馆”,让参观者通过Apple Vision Pro头显设备,沉浸式观赏2万多双球鞋。只需轻点屏幕,即可查看球鞋的每一个细节、材质与制作工艺。

此外,得物App还自主研发了AR试妆、试鞋、手表配饰试戴等功能,填补了电商领域AR高精度试穿市场的空白。在进博会现场,消费者可以通过AR技术,在7万多款手表中自由挑选试戴,只需对准手腕,即可呈现真实的佩戴效果,并自由调节尺寸。

这些新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消费方式,更让消费成为一场沉浸式的视觉与触觉盛宴。产品的呈现不再局限于平面图片,而是以3D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消费者眼前,让消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假冒伪劣产品的终结者

随着冬季的到来,羽绒服、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然而一些“假羽绒制品”却在线上、线下市场肆意横行。央视《财经调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以次充好,用劣质填充物冒充羽绒。

假冒伪劣商品的频繁出现不仅侵犯了正品厂商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更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除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外,还需提升“鉴真”能力,利用先进可靠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来鉴别商品真假。

得物App在电商消费领域创造了“先鉴别、后发货”的模式,利用AI等科技手段建立了覆盖21个消费品类、3000多个品牌、10万多个商品的正品样本库,实现了高效、准确的商品鉴别。而京东则对自营商品采取源头直采模式,并借助区块链技术,将商品信息整合并写入区块链,供消费者查询和校验。

新科技助推消费焕新升级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知名市场机构尼尔森IQ发布的《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报告预计,到2025年,AI等新兴科技将成为推动新消费模式的重要力量。

随着AI、IoT、VR等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愈发丰富。这些新技术的引入显著增强了消费的互动性与个性化。借助科技手段,消费者可以更加高效地选择自己需要且适合的商品和服务。比如,AI技术开发的智能客服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大数据分析则精准推荐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像得物App这样拥抱新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腾讯和百度推出了虚拟人直播产品,淘宝打造了虚拟个人购物助理,抖音则上线了AI搜索服务。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量身定做”的消费参考,大大提高了消费者与服务之间的匹配度。

更加个性化的消费体验不仅惠及消费者生活,更推动市场细分、服务品质深化,为消费市场带来内生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漆云兰表示,依托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应用,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有效满足了人们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鹏认为,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日趋活跃,不仅改变了消费形态与模式,拓展了消费边界,更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产品的迭代升级与创新。

随着新科技的不断下沉应用,新的消费场景正在从“不可能”变成“可能”,更多消费新需求应运而生,焕发了市场新活力。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