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反补贴税,中国车企加速欧洲本土化生产
AI导读: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中国车企面临挑战与机遇。专家分析指出,这将加速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本土化生产进程,并推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变化。
10月底,欧盟委员会宣布结束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针对这一终裁措施,中国已向世贸组织提出追加诉讼,并正与欧盟就价格承诺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磋商。
虽然诉讼及磋商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但欧盟的关税措施已在汽车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的战略布局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近日,标普全球智能预测与战略高级分析师方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对欧盟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剖析。
方吉指出,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尽管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会对中国车企的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但并不会阻止中国车企进军欧洲的步伐。相反,这可能会加速更多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进行本土化生产。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成功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1至10月出口量同比增长23.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然而,欧盟加征关税的举措无疑增加了中国车企出海的成本,并带来了挑战。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消息,被抽样的中国出口生产商将被征收不同幅度的反补贴税,其中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等车企的税率较高。这意味着,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出口欧盟时,最高需缴纳45.3%的关税。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方吉认为,中国车企在海外进行本土化生产是大势所趋。她指出,欧盟制定反补贴关税政策将驱使中国车企从出口转向在海外本土化生产,并可能导致外国品牌减少“中国生产出口欧洲”的车辆生产。但与此同时,这也将为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构建本土产业链提供机遇。
此外,方吉还指出,欧盟加征关税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车企的出口,也波及了在中国生产电动车的外资车企。特斯拉等部分外资车企虽然享受了较低的优惠税率,但仍有业内人士担忧高额税率可能导致外资车企缩减在华投资产能。然而,方吉认为,外资车企在华产量下降的原因并非完全因为关税,而是受到各国对中国汽车额外税收和供需变化的影响。
在谈及中国车企出海的趋势时,方吉强调,中国车企在海外进行本土化生产需要注重产业链的建设和打造当地生态圈。她指出,除了中国车企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外,动力电池企业也在推进出海或本地化建厂。这些企业的出海将为中国车企构建海外本土产业链提供良好基础。
同时,方吉还提醒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竞争中要保持良性发展。她认为,中国车企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较低的情况下,要实现绿色转型就需要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同样地,在海外市场中,中国车企也需要遵守当地法规、增强产品适应性,并以良性竞争赢得海外市场的口碑和占有率。
方吉建议,既然中国车企出海已成为大方向,行业主管部门就有必要为相关出海企业提供更多保障,帮助企业规避出海和本地化建厂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同时,中国车企也可以借此契机放眼全球,不局限于欧洲地区和纯电动的能源形式,探索更多元化的市场选择。
(图片来源:证券时报,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