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际劳工组织最新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全球约三分之二的国家工资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但全球范围内仍存在显著工资差距。报告还揭示了近年来全球工资增长的新趋势。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刘亮) 国际劳工组织于11月28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全球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在减少工资不平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然而,尽管有所缓解,全球范围内仍存在着显著的工资差距问题。

该报告详细阐述了自21世纪初以来,众多国家在缩小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工资差异方面所取得的成效。数据显示,这些国家的工资不平等水平平均每年下降了0.5%至1.7%。其中,低收入国家在缩小工资差距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年均下降幅度达到了3.2%至9.6%。相比之下,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工资不平等水平下降速度较慢,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3%至1.3%和0.3%至0.7%。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球工资不平等现象总体上有所缓解,但在高收入劳动者群体中,工资不平等水平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

此外,报告还揭示了近年来全球工资增长的新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实际工资(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同比增长了1.8%,并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2.7%,这将是过去十五年来的最高增幅。然而,在2022年,由于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名义工资增长,全球工资实际增速曾一度出现“负增长”。

在工资增长方面,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报告显示,新兴经济体的工资增长速度高于发达经济体。同时,亚太、中亚、西亚以及东欧地区的工薪劳动者实际工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报告强调,工资不平等问题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收入最低的10%的劳动者仅能获得全球工资收入的0.5%,而收入最高的10%的人则占据了近38%的全球工资收入。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