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小微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新引擎。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优化融资环境,加强政企对话,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截至9月底,北京市中小微企业总数已达199.1万家,同比增长1.9万家。其中,活跃型企业占比近六成,对全市税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及就业机会贡献显著,分别占比40%、50%和80%。未来,北京市将细化落实《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并筹建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中心。

日均新设中小企业超700家,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报告》显示,今年1至9月,北京市新设经营主体超过19万户,日均新增中小企业超过700家。目前,北京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以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35家,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小巨人”企业数量首位。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北京市优化首次贷款贴息政策,扩大覆盖范围、加大补贴力度并缩短办理时长。截至9月底,已惠及近2万家企业,补贴资金超3.4亿元,企业实付利率下降至2.54%左右。同时,北京地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贷款户数同比增长1.8%。

此外,北京市政府还设立了8只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长期资本投资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企业。中小基金已撬动社会资本270多亿元,投资中小企业超过1300家。

北京市还开发了“千亿畅融”微信小程序,打造高效股债融资服务平台,已为94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融资额超3.5亿元。同时,设立了“专精特新”专板,吸引近500家企业入板,融资总额近150亿元。

推进一体化监管,优化政企对话机制

在政策制度体系方面,北京市设立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专精特新十大强企行动,并打造“局长处长上直播讲政策”品牌,通过直播帮助企业了解政策。今年15期直播累计观看量超千万,互动达5000余条。

北京市还打造了全国首档政企对话栏目《局处长讲政策》,为近30家企业解决资金、土地、上市等问题。同时,整合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提供“数字+政策+热线”服务,累计发布超600个政策兑现事项,涉企事项办件量超300万件,中小企业办件占比超95%。

在政府采购方面,北京市积极发挥政策功能,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率提高至50%以上。1至9月,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占比八成以上。

此外,北京市还制定了《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完善“1+17+N+X”服务体系,推进全市服务资源“一张网”汇集,并擦亮“创客北京”品牌,吸引大量企业参与赛事,带动企业发展。

深化专精特新政策,打造全国服务标杆

今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八个方面提出27项政策措施。其中,实施“创新领航”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设立技术中心;打造11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构建“五公里服务圈”;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给予补贴支持。

数据显示,北京实施新一轮创业带动就业计划,新增参保创业单位5.1万户,带动就业岗位17.9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1亿元。同时,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共支持硬科技领域企业1200余家,资金近1.6亿元。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推进专精特新政策细化落实,建设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中心,并探索全国服务“一张网”地方节点建设路径。同时,调优首贷政策,结合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行现状,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持续推进企业“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撬动更多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此外,北京市还将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创新模式,创建“小微企业之家”,建设一批示范平台和基地,形成五级服务载体架构。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