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成效显著
AI导读:
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成效显著,河流断流现象好转,湖泊水域面积恢复,地下水超采治理有效,水质总体状况优或良,珍稀物种重现水域。
近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发布了一项针对近10年海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成效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海河流域的河湖正经历一场显著的复苏,河流断流现象得到全面改善,湖泊水域面积稳步回升,地下水超采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据统计,海河流域内52条主要河流的全线有水平均时长已从2014年的193天显著增加到2023年的267天。同时,这些河流的有水长度占评估河长的比例也由2014年的75%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96%,且2024年已有51条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此外,白洋淀、衡水湖、南大港等水面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湖泊,其生态水位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特别是白洋淀,自2019年以来年平均水位稳定维持在7米以上,2024年的平均水面面积已接近300平方公里,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
在地下水方面,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治理区的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较2018年同期分别回升了2.59米和7.06米。而到了2024年,京津冀平原区的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较2015年减少了32.8%,地下水超采量减少了85.8%,严重超采区面积更是减少了98.9%。
水质方面,2023年海河流域的河湖水质总体状况达到了优或良的水平。Ⅰ—Ⅲ类水质断面的占比从2014年的不足40%大幅提升至近80%,劣Ⅴ类水质已基本消除。更令人欣喜的是,消失多年的珍稀物种如黑鹳、丹顶鹤等也重新出现在了相关水域。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