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七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驱动,加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推进数字金融发展,为金融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力与变革契机。为深化数字金融领域的发展,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数据局及国家外汇局七部门,共同发布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指出,将依托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作为核心驱动力,加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巩固数字金融的发展基础,并优化数字金融治理体系。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全面助力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至2027年底,我国将构建起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度匹配的金融体系。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指出,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金融行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他强调,《方案》不仅凸显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还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为金融行业指明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方案》着重于系统推进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提升数字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据治理与融合应用能力基础、构建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以及增强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等。其中,在战略规划方面,《方案》要求金融机构制定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明确转型目标和实施路径,并设立“一把手”负责制,确保转型工作的顺利推进。

国泰君安研报分析指出,尽管过去一年金融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IT开支持续收缩,但《方案》的发布将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投入,提升科技能力,预示着新一轮金融科技创新周期的到来。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建设证券期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金融领域“数据要素×”试点、运用数字技术优化风险管理系统等举措,旨在提升金融服务和风险管控质效。同时,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数字化转型模式,实现成本可控、业务可持续。

王鹏进一步表示,通过系统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加强战略管理等措施,将显著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覆盖面。

在产业赋能与监管重塑方面,《方案》强调数字金融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提出加快数字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嵌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等数字化场景,助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2024数字产业生态伙伴大会”上指出,产业数字金融不仅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还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针对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李东荣建议先行先试、因地制宜,选择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同时与科技金融并行不悖,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并强调在支持产业科技发展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在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方面,《方案》提出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加强数字金融业务监管、提升金融监管数字化水平和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等措施。通过培育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加强数字金融相关新兴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将提升金融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金融行业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未来将与相关部门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推动《方案》各项举措的落实,共同谱写数字金融新篇章。

(图片及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