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优惠套路等问题突出,并提出三点针对性建议。

新京报讯(记者张洁)11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正式揭晓了2024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本次报告基于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针对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的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据报告,期间共监测到“消费维权”相关吐槽信息高达1160435条,占总信息量的5.75%。这些吐槽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带货、产品质量、优惠策略及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

在监测周期内,关于“直播带货”的负面信息累计达230675条,日均信息量达到8238条,并在活动初期即呈现出峰值,随后多次波动。与此同时,涉及“产品质量”的负面信息也颇为显著,总量为129462条,日均信息量达到4624条,其中11月5日达到最高峰值,单日信息量突破20281条。在此期间,关于产品原料的曝光和讨论尤为热烈,多个品牌因品控问题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质疑,如卫生巾长度缩水等事件。

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出,当前直播带货领域存在主播虚假宣传、品牌以次充好、平台优惠套路重现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对此,中消协提出了三点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对直播带货领域的分析研究工作;二是高度关注与产品标准和品质相关的投诉;三是加大对活动期间价格波动的监测力度。电商平台应切实履行审查核验义务,确保活动规范透明,通过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电商平台应避免陷入低价竞争和复杂规则的“内卷”,让消费者能够轻松选择、明白消费。此外,还应严禁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营销乱象,营造清朗、公平的网络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舒心消费。

(文章来源:新京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