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面临空域开放不足、基建设施缺乏等挑战。物流企业呼吁提升空域开放程度和管理效能,科学布局通用机场等基建设施。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

低空经济已成为2024年产业领域的热门话题,各地政府和企业正积极布局这一新兴领域。然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要真正“展翅高飞”,仍面临多重挑战。

在2024中国(成都)低空产业投融资大会上,物流企业代表纷纷表示,空域开放不足是当前低空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如果空域不能大面积向企业开放,低空物流将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无法与传统物流竞争。

与会政企学界代表一致认为,推动低空物流发展,需要综合考虑飞行器飞行能力、空域开放程度、空域管理效能以及通用机场等基建设施的科学布局。目前,空域资源的划分和管理仍是最突出的瓶颈,限制了企业业务的发展。

以丰翼科技(深圳)为例,尽管其华北区总经理玄福伦表示已累计飞行100万架次,获批空域22万平方公里,但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长江以北的业务几乎仍是空白。即便在获批的空域内,每周仅能提供2-3天的使用时间,难以支撑常态化物流运输。

此外,起降点的缺乏也限制了低空物流的场景落地。京东物流无人机业务负责人王琦指出,全国现有通航机场与物流园区的距离较远,需要汽车转运,增加了低空物流的时间和成本。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包立超建议,未来应大幅提升各省份通用机场的数量,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科学选址,实现通用机场建设的系统化和智能化。同时,应分层次搭建起降体系,以满足不同需求。

江苏正探索建立“531”低空新基建体系,根据入县区、入街道、入小区、入楼栋、入住户的不同需求共建立5类起降点,并通过智慧大脑实现低空飞行器的智能化管理。

在空域管理方面,魏文彬表示,空域资源正逐步放开,但出于安全管理的考虑,需要逐步推进。目前,低空空域的管理仍参考传统的民航管理方式,但低空经济的飞行量远超民航,需要精细化管理来提升管理效率。

物流企业也强调安全性是当前低空物流实践中的制约因素之一。京东物流无人机业务负责人王琦表示,物流机器人需要常态化、昼夜不停、大批量运行,对安全系数要求极高。

因此,发展低空物流不能盲目自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从零散的航线扩大到区域,最终扩展至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