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监管部门密集取消小贷机构试点资格,小贷行业步入稳步出清阶段
AI导读:
11月份以来,全国多地监管部门密集公布了取消小贷机构试点资格的名单,小贷公司数量持续减少,行业进入稳步出清阶段。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相关征求意见稿,为小贷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1月份以来,全国多地监管部门密集发布了取消小贷机构试点资格的名单。例如,郑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公示了《郑州市2023年度小额贷款公司年审》情况,其中8家小额贷款公司未通过年审,包括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银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内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的监管部门已陆续更新了小贷公司年审情况或试点资格动态。从行业整体趋势来看,小贷公司数量持续减少,行业正步入稳步出清阶段。
在郑州市未通过年审的8家公司中,除上述提到的公司外,还有郑州市郑东新区世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郑州万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而在内蒙古,地方金融管理局也于11月7日公告取消了10家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资格,这些公司不得再从事小额贷款业务。
同样在11月,甘肃地方金融管理局连续两天发布公告,取消了平凉市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经营试点资格。而在云南,地方金融管理局也早在10月份就公示了拟终止昆明邦信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试点资格的决定。
对于被取消经营资格的小额贷款公司,各地监管部门均要求其依法依规完成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不得再使用与小额贷款相关的字样。同时,这些公司需继续承担相应的债权债务及相关法律责任。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各地监管分类评级结果是小贷公司被清退的重要依据之一。当前,小贷行业呈现持续分化态势,一方面不合规小贷公司持续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头部互联网企业等则加速整合旗下网络小贷牌照,并拓宽融资渠道。
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相较于之前的通知,该征求意见稿内容更加全面、条款更加细化,为小贷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失联”或“空壳”小额贷款公司的处理方式,并要求省级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加强监管,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小额贷款公司取消其业务资质。从各地监管部门的清退情况来看,其考量重点与征求意见稿的指导方向基本一致。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认为,当前各地监管部门对小贷公司的排查和摸底工作日益常态化和基层化,行业洗牌加速。从行业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5385家,贷款余额达7514亿元,较去年末均有所下降。
在存量时代下,小贷公司应如何破局?王蓬博建议,小贷公司应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将合规放在首位,加强风险防控和规范业务流程。同时,应立足当地,整合股东资源,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风控能力。苏筱芮则认为,小贷公司需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心,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创新产品及服务模式。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