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算启动证券投资者业务自查,重点关注实名制落实情况
AI导读:
中国结算已向相关证券公司下发通知,对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开展的证券投资者业务开展自查,重点关注证券账户开户、使用环节的实名制落实情况等十大事项。
一年一度的投资者业务自查工作已经拉开帷幕。近日,据证券时报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中国结算已经向各大证券公司下发通知,要求其对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的证券投资者业务进行全面自查。此次自查的重点将集中在证券账户开户与使用环节的实名制落实情况,以及其他九项关键事项。
具体而言,针对自然人大户,如托管资产前500名和近两个月交易额前500名的账户,将对其账户实名制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核查。同时,对于老年人开户环节,也将进行特别关注,以确保投资者教育的充分性和风险揭示的准确性。
据了解,此次自查是每年的例行工作安排,旨在进一步规范证券投资者业务管理。各证券公司需组织专门力量,依据《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及中国结算的相关业务规则,逐项对照重点关注事项进行自查,并于2024年12月17日前提交自查报告。
在自查要点中,中国结算共列出了十项重点,包括制度建设、组织保障、证券账户开户和使用环节的实名制落实、证券账户信息更新和注销业务开展情况、特殊机构及产品账户管理、投资者证券登记业务办理情况,以及投资者教育、保护及资料保管等方面。各券商需逐项排查问题,并在报告中明确是否存在相关问题及具体情形,对于存在的问题应立即整改或制定整改计划。
此外,券商还需对照检查2023年度的自查报告及中国结算发布的《中国结算关于2023年市场机构证券登记结算业务检查情况的通报》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同时,券商也可以结合业务实际,对中国结算的证券投资者业务提出意见或建议。
在实名制落实方面,通知特别强调了自然人大户和机构账户的核查,以及老年人开户的投资者教育、风险揭示和适当性管理工作。券商还需自查是否每季度对交易活跃的个人投资者和持有证券市值较高的个人投资者进行手机号码机主信息与投资者本人身份信息的核验比对。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对证券账户的实名制管理主要是为了排查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配资等风险,以及代客交易、股票代持、分仓等各类违规行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对借用和出借证券账户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并披露了多起典型案例。
例如,超级“牛散”章建平因借用其岳父的证券账户交易被罚款50万元;吉林市千翔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因出借证券账户被罚款3万元,并责令改正;刘洪涛和娄阁因借用多个证券账户操纵新三板股票“腾茂科技”被罚没近3.35亿元,并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也对此进行了案例分析,提醒普通金融投资者应意识到借用、出借证券账户的法律风险,并遵守相关规定,不要成为犯罪活动的“帮凶”。(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