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产业迎新一轮发展热潮,标准规范成关键
AI导读:
算力产业正引领全球产业变革,加速智能时代到来。在2024年上海国际算力标准与应用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标准是算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更是构建算力产业生态的基石。未来应继续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挥标准引领支撑作用,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的算力产业新生态。
近年来,通用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正引领全球产业变革,推动智能时代加速到来。算力作为关键基础,正重塑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2024年上海国际算力标准与应用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标准是算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更是构建算力产业生态的基石。在强化算力“硬实力”的同时,还需深耕“软实力”,坚持技术创新驱动,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共同打造开放、协同、创新的算力产业新生态。
当前,算力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生成式AI正推动算力发展与应用,智能算力在我国已由推理算力主导,预计到2027年,推理算力占比将上升至72.6%。此外,AI服务器公有云占比也将超过50%,算力上云成为趋势。
随着算力需求激增,数据中心建设热潮涌现。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设和在建智算中心超过250个,招投标事件同比增长407%。智能算力正成为我国算力竞争的主赛道,根据《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年我国算力总规模将达到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将达到35%。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曲华锋强调,算力产业界应共筑数字发展底座,共享创新技术经验,共建算力产业生态,共谋互信互利发展。上海作为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正积极融入全球算力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优良生态,推动算力技术研发和应用。
然而,国产算力仍面临从“可用”向“好用”迈进的挑战。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何宝宏指出,我国智算中心生态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算力孤岛、技术适配、算效与算能、国产生态等问题。未来,大模型参数将达百万亿级,吉瓦级数据中心呼之欲出,算力激增或将引发电力短缺,绿色电力成为破局之道。
针对国产算力产业面临的挑战,院士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张宏科院士建议引入计算、存储、智能和资源协同等方法,实现算力资源高效使用和调度。蒋昌俊院士强调,东数西算是跨区域资源调配的重点战略工程,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至关重要。沈昌祥院士则指出,大模型使用对算力安全有较高需求,应加大安全研发应用,提升算力网络安全。
算力标准规范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赵厚麟表示,全球算力生态体系构建需坚实技术和基础设施支撑,产业界应强化国际技术和标准合作,推动全球算力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算力技术标准化领域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需加强国际合作,培养高端人才,共同提升标准和测试认证的应用落地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为共享计算时代发展机遇,2024年国际算力标准与应用研讨会发起“全球算力合作发展倡议”。同时,中国信通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理工大学共同启用三方合作备忘录,围绕数字技术领域开展标准研究和应用推广等一系列合作,共同提升我国标准和测试认证的国际影响力。
(图片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