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市场显著“降温”,增产成效初显
AI导读:
11月份以来,中药材市场显著“降温”,上半年备受瞩目的中药材价格大幅下滑。增产成效初显,中药材市场管控初见成效。上市药企实施技术“种药”,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商家探索发展新路径,重视中药材质量和服务。
11月份以来,中药材市场经历显著“降温”。上半年备受瞩目的白术、党参、当归、紫菀等中药材价格大幅下滑。康美中药网数据显示,11月27日,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已跌破2000点,较6月份、7月份超2250点的高峰大幅回落。
《证券日报》记者在昆明螺蛳湾中药材批发市场发现,以三七为例,价格稳定在220元/千克至250元/千克,同比下降约25%。市场管控初见成效,假货和乱叫价现象减少。年末之际,消费者养生需求增加,商家正探索新的“引流”方式。
中药材增产成效显著
中药材价格波动影响整个产业链,导致下游制药成本上升,制约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佛慈制药、同仁堂等制药企业曾上调产品价格以应对中药材价格上涨。
中药材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自然灾害、种植户信息不对称等。康雪制药、佐力药业等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经营成本。
价格高企导致市场观望情绪浓厚,投机炒作现象频发,引发监管部门关注。今年以来,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出台政策措施,打击哄抬价格行为。
中药材市场下半年价格“退热”的主要原因是供给量增加。螺蛳湾中药材批发市场内的顺益康药业负责人表示,三七价格大幅下降,当归、白术等中药材价格也明显回落。
云南文山市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基地内,有机三七长势良好。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按照专家技术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中药材品质得到提升。中药材产业正由传统种植向林下种植转变。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中药材价格高涨刺激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升。新中药材大量上市后,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中间商减少囤货和炒作,市场逐步回归理性。
上市药企实施技术“种药”
国家医疗保障局推动药品追溯码应用,实现药品来源可溯、流向可追。同时,多家上市药企加入“药农”行列,实施技术“种药”。
云南省文山州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发展。云南白药等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市药企种植中药材从对冲价格波动开始,逐步发展成多元化中药种植矩阵。信邦药业、香雪制药等企业已在全国建立多个中药材基地。
华润三九、太极集团等企业加大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推广GAP标准化生产。太极集团在全国七大道地中药材产区布局,实行“道地种植、全程追溯”理念。
药商探索发展新路径
中药材销售旺季来临,但市场不如往年火热。商家重视中药材质量和服务,探索新的“引流”方式。
中药材市场商家表示,同品质中药材价格波动不大,需做出特色。各家中药材店加强科普,推广养生药膳做法。
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专家表示,中药材在中医药原理指导下在保健食品等方面有了初步应用,未来应用场景将更宽更深。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